意大利 Italy (1)美食与歌剧 Italian Cuisine & Opera

2023-05-10 14:56:27

对于欧洲旅游来说,意大利毫无疑问也是一个热点区域。在这片像靴子一样的国土上,游友们又期待着那些探索与发现呢?意式美食,歌剧,足球,历史,建筑,雕刻,绘画,或者仅仅是街头打望,南欧阳光,地中海风情....抑或是米兰的时尚,威尼斯的色彩,罗马的废墟,弗洛伦萨的文艺复兴,或者庞贝的古城.....对于喜爱人文旅行的朋友们来说,这些大约都是不容错过的风景。面对各种功能的“靴子”地图,我想在详进地走进意大利之城以前,先以最具代表性的意大利美食与歌剧为引子,初步体验一下浓郁的意式风情。





各种功能的意大利地图


在“没啥可吃”的欧洲饮食文化中,能单独形成以国家为定语的菜系的怕就只是法式和意式美食了。而据说法式,美式(如果也够得上自成一系的话)餐饮也是来源于意大利美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大利美食扮演着“西餐之母”的角色。而相对繁复绚丽的其他国家美食,比如法式,日式,或中餐,意式美食仿佛更加亲民,即便是外国人心血来潮想一试厨艺,也没有太高的门坎,当然,想要突出“手艺”,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熟能生巧的吧。 也许正因为如此,意式美食相对来说,更加的风靡全世界,尤其是一些“家常类”食品,如意大利面,通心粉( Spaghetti 或 Pasta ),披萨(Pizza),意式香肠(Salami)....当然,还有各类意式葡萄酒,咖啡和甜点。



据介绍,意大利美食有几大特点:

一是食材多样,新鲜。大蒜,洋葱,甚至辣椒,都是意式美食的常用调料。而对于意式美食中用得最普遍的番茄酱,据说一般都是用小番茄。我们从商店里购买的硬硬的,黄灿灿的意大利面,在当地很多都是自己用鸡蛋和着精面粉,现用压面机,切面机加工,最后洒上粗面粉加工而成,这个有点像中国面里”挂面“和“水叶子面"的区别吧?至于意大利海鲜,则特别讲究要新鲜食用,这个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靴子国”几面都临海,海鲜是新鲜而实惠的。


意式食材


自制意面


意式海鲜


二是同样美食却风味迥异。比如我们常见的意面或通心粉,往往都离不开深红色的番茄酱,而如果去到热那亚,却变成了以新鲜罗勒叶为主,再加入松籽,橄榄油等为辅料搅拌成的泥酱,色调也成了绿色。而通心粉,本身便被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外形,而口味也就根据食客要求而异了。至于披萨,到了那不勒斯,可能被撒上辣椒面而出现与众不同的风味儿。其实即使在意大利境外,披萨也已经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口味儿。


番茄酱意面与热那亚罗勒叶意面



各式意大利通心粉


罗马街头的各类披萨意面


三是意式大餐程序讲究。在此,我们用一张意式婚宴菜单为例,看看意式正餐的程序。一般的程序为:前菜(Antipasto), 第一道 (Primi Piatti),第二道(Secondi Piatti),,甜点(Dolce) 和咖啡(Caffe)。意大利人对葡萄酒的喜好不亚于法国人,因此,在这一系列的程序中,自然就会有相应的餐前酒,佐餐酒和餐后酒相匹配。一般作为开胃酒的餐前酒发泡酒居多,而佐餐酒,则根据头道菜和二道菜的主菜来配,比如头道菜为海鲜,一般配白葡萄酒。二道菜为肉食,配上的又是红葡萄酒了。最后,与甜点相配的,还有餐后酒,很可能是类似于冰酒的一类甜葡萄酒。总之,一顿正餐下来,就能赶上并超过我们中国人总结的“三盅全会”了。

意式婚宴菜单(正餐菜单举例)


这样的饮食习惯,与当地饮食物产的丰富也有关系。不难想像,意大利出产各种类型的葡萄酒,以满足人们餐饮的需要。而其靴子形的地形地貌所形成的独特气候差异,也为不同品种的葡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因此,意大利葡萄酒,从柳条长颈大肚瓶装CHIANTI红葡萄酒(基安蒂),到味甜多泡的摩德纳葡萄酒,种类繁多。其红葡萄和白葡萄酒,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1/4,其酿酒历史也超过了3000年。




各类意大利葡萄酒


从意大利商店购买的甜酒


当然,在意大利,怎么能错过甜品呢?除了世人皆知的提拉米苏,意大利冰激凌也是极好的。而且随便走在那个街角,都可以发现某家 ICE CREAM 店,价格公道,味道甜美,不容错过!还有其他的一些甜品(见图二,图三),也许有些还是外国人们尚未尝试过的呢。


意式甜品:刨冰,提拉米苏,蜂蜜球,奶冻


意式甜品:煎饼卷,千层酥,松雷炸弹,卡萨塔


咖啡最早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也许由于地缘优势,而咖啡在欧洲,据说则最早开始于16世纪的意大利,经过威尼斯商人的生意,走向并流行于欧洲各个国家地区。意式咖啡Espresso有“特别快”的意思,其利用蒸汽压力,瞬间将咖啡液抽出。据说意大利所有的牛奶咖啡,花式咖啡,都以Espresso为基础制作。对于旅意的咖啡爱好者来说,卡布奇诺Cappuccino,泡沫Macchiato,拿铁Latte,克烈特Corretto,或是力士烈特Ristretto浓缩咖啡都值得一试。



各式意式咖啡


和咖啡一样,歌剧也起源于意大利,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这种将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地进行情感表达的西方舞台艺术,被称为将人类所有生活的情感展现在舞台上的最令人兴奋的艺术:音乐糅合着文字,讲述着各种人生故事:爱情,背叛,复仇,忧伤,激情,悲剧,喜剧......“歌剧流淌在意大利人的血液中”,是人们对意大利人热爱歌剧的描述。



400多年以来,歌剧从在意大利起源,到在欧洲各国,乃至世界的流行过程,有意大利商业的繁荣,也有歌剧艺术巨星们的推动。



第一位创造出杰出歌剧作品的意大利人叫克劳迪奥 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他曾是曼图阿(Mantua)“杜坎宫”的御用作曲家。1590年,蒙特威尔第受雇于强大的贡查加(Gonzaga)宫廷,专门负责各种场合的音乐创作。虽然当时的维琴佐.贡查加在很多方面挥金如土,却对宫廷乐师极其小气。一方面,蒙特威尔第虽然在宫廷里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却被要求创作“愉快的音乐”。另一方面,由于宫廷音乐创作要求适应各种场合的演讲,舞蹈,演唱等形式,也为歌剧这种在当时还未诞生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创造了基础。


蒙特威尔第画像


在此基础上,蒙特威尔第和其他艺术家开始探索一种可以将音乐和戏剧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最开始,他们试图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剧场和朗诵理念,通过音乐与朗诵的结合,让表演效果更具表现力,更有力量,更有感情。受到这些观念和实际工作的影响,蒙特威尔第用古希腊奥菲殴的神话故事,创作了一部音乐与歌唱的范例作品。这种歌唱的讲故事的形式,最终造就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歌剧。蒙特威尔第成功地将歌唱性的吟诵与歌曲,舞蹈和舞台效果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戏剧世界。他创作的作品,也于1607年,在曼图阿狂欢节上首次展现在快乐的观众面前。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以至于贡查加要求几天后重演。


奥菲殴歌剧海报


蒙特威尔第在其宫廷乐手的妻子去世后,离开了给予他悲惨生活的贡查加宫廷,移居到了当时富有而自治的商业港口,威尼斯。46岁的蒙特威尔第在当时,已经拥有了全意大利的音乐威望。由于可以为威尼斯商人和贵族们作曲,给予蒙特威尔第梦寐以求的经济保障,并在他们富丽堂皇的宫殿里表演,他在此一待就是30年。可以说,正是威尼斯商业的繁荣和富裕,引领了歌剧的大发展,围绕着金钱与享乐,歌剧开始走向商业化。1637年,世界上第一个公共歌剧院开张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Opera"正式成为这种新兴艺术的名字而流行开来。


今日威尼斯


1643年,为了商业舞台演出,蒙特威尔第写下了自己最后的杰作,《波佩亚封后记》。这部歌剧在当时显得很与众不同,因为其取材于尼禄皇帝有目的和企图的谋杀,和与其情妇波佩亚之间的的真实故事。而且在表演方面,也放宽了当时严格的道德伦理尺度,整部歌剧表演充满了”道德败坏”的色情,野心,阴谋等情节,很难想像是出自于一位已经76高龄的,并在当时意大利教会音乐界享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而该歌剧之所以风靡,其主要的驱动力便是17世界威尼斯商人们的喜好。因此,这部有着道德争议的歌剧,竟成为蒙特威尔第灿烂音乐生涯的最高点,取得了商业歌剧前所未有的成功,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也成为威尼斯歌剧爆发性发展的一部份。到17世纪末,威尼斯已经建立了16座歌剧院,很快,歌剧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意大利全境内蓬勃发展起来。


威尼斯凤凰歌剧剧院


当时所有知名的作曲家都加入到这个行当中,包括维瓦尔第(Vivaldi),斯卡拉蒂(Scarlatti),佩格莱西(Pergolesi)等,他们一起创作了超过100部的歌剧作品。那不勒斯成为继威尼斯之后的第二个歌剧中心,由于国王的热情资助,当时的瑞尔宫,歌剧院都成为宫殿建筑的重要部份。然而,当时在皇宫中演出的,大多是富丽堂皇的正歌剧,即以神话故事,国王,勇士等的英雄历险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故事,而另一类,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称为“喜歌剧”,却只可以在其他普通歌剧院上演。喜歌剧受到中产阶级的欢迎,演出成本也比正歌剧低,老百姓都买得起票。


那不勒斯圣卡罗歌剧院


那不勒斯成为歌剧的再一个中心,也同样因为歌剧成为新兴音乐家的圣地,吸引着当时全欧洲最好的歌手和作曲家,其中最有前途的造访者是德国人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他全面吸收了意大利的音乐风格,并将其正歌剧出口到了伦敦。一方面,他通过其雇主英国国王,将意大利歌剧的完美在全英国推广开来。另一方面,他在此后依然占据着意大利的歌剧舞台20年,其著名歌剧作品《凯撒大帝》显示了他所有的天才创造力,完美的旋律,声乐和器乐的结合呈现的咏叹调,并结合当时的“歌手明星化”,通过大量的财富,吸引大批歌手到伦敦,促进了歌剧在英国及欧洲国家的流行。


亨德尔像


对意大利歌剧贡献巨大的另一位巨星是莫扎特。他虽然出生于奥地利,但随其父亲走遍了意大利,并迅速吸收沿途所听到的意大利音乐,还在曼图阿剧院里展示过其键盘技艺。莫扎特14岁时,已经创作过不少意大利歌剧。而在他创作歌剧的年代,写歌剧是令人羡慕的,因为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当然,莫扎特的歌剧总是带点德国味道,尤其是在器乐部份。德国人擅长写器乐音乐,而意大利人擅长写声乐作品。莫扎特却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他与意大利剧作家合作,在维也纳创作了三部知名的喜歌剧《唐璜》,《女人心》,《费加罗婚礼》。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让乐队在戏剧中担任渲染情绪的重任,以此表现出角色当时的想法和感受,他通过乐队展现活生生的剧场。当然,让歌剧熠熠生辉的并不仅仅是音乐,还有歌词。莫扎特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努力,一个非意大利人,通过与意大利剧作家的合作,抓住意大利语言中天生的音乐性节奏,让这些带着音乐性的语言从纸面上跳跃出来,让其自然的音乐节奏带动观众的互动。莫扎特歌剧中还有多人合唱,通过经典完美的多重唱的不同层次,通过音乐将不同的角色叠加,并不在同的音乐中得以演绎,从而表现中歌剧的张力,引导观众深入歌剧情景,展示出无与伦比的真情实感,通过音乐逐渐提升戏剧强度,将观众带入到精彩的听赏世界中。


莫扎特《唐璜》


莫扎特对乐队戏剧性的运用,为喜歌剧时代的大师创立确定了最基本的模式。 Antonio Rossini)。1792年,罗西尼出生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边的小镇,佩萨罗。此时,莫扎特刚刚去世一年。罗西尼用20年的时间创作了40部歌剧。评论家说,看罗西尼的歌剧,让人感觉到充满了生命力。父母亲都从事音乐事业的罗西尼从小便有音乐天赋,并得到很好的教育与引导,他尤其喜欢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甚至在学校时被称为小德国人。因此,他的音乐带着古典气息,比例协调,曲调优雅,还显得十分的机智。


罗西尼画像


罗西尼也是一位早熟的音乐家,18岁时开始第一部歌剧的演出,随后3年,便创作了10多部歌剧,他的作品没有太费劲就在著名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演出。1831年,其剧目《坦克雷迪》在凤凰剧院大获成功,而他才仅21岁,接下来的16年里,罗西尼的音乐事业走向顶峰。无论是正歌剧,还是喜歌剧,罗西尼的创作速度都快得惊人。他在音乐才艺上的多变也为人所称道。他曾说,给我一张购物清单,我也能给它谱上曲。在罗西尼时代,歌剧舞台上的明星开始转向男高音,推进了”美声“唱法,并通过近乎疯狂的”花腔“段落,去表现极端情感,快乐,忧伤,压抑,不安,痛苦... ...



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海报


歌剧在欧洲,被称为充满激情的,引人入胜的娱乐。从其产生到随后的200年间,在欧洲大陆上普遍流行,甚至邮童也能唱上几段经典唱段。19世纪,意大利歌剧走向全盛阶段,罗西尼到达其事业顶峰,多尼采蒂,贝里尼也写出了令人激动不已的浪漫主义歌剧。在这个令人敬畏的群体中,出现了一位天才,将歌剧推向了艺术的顶峰,他便是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他被称为意大利歌剧的典范,如同意面上的肉酱一样,不可或缺。


威尔第画像


威尔第的歌剧是国际歌剧舞台的支柱。“如果人的灵魂是一部竖琴,而每一根琴弦代表人的一种情感,威尔第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准确地拨动那一根琴弦。”威尔第的音乐充满了激情,而这样的激情来自于哪里?威尔第1813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富饶的平原,埃米利亚.罗马涅。表面上看,这片土地十分平静,实际上,。,其局势受到奥地利人和俄国人的挑战。据说在威尔第还是婴儿的时候,俄国人入侵其出生地,将教堂都砸了,。路易基娜,威尔第的母亲,带着儿子走了另一条通道,将小威尔第藏在钟塔里,才保住了其性命。仿佛其生命已经是一出奇迹的戏剧性开始。,对威尔第的音乐有很大的影响。也许正因为如此,威尔第的歌剧《纳布科》,才以其宏大的气势,合唱”乘着金色的翅膀“的爱国主义声音。这部歌剧让威尔第成为当时的重要人物,因为他表达了生为意大利人的自豪与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把意大利人民团结在一起,这在当时受国外势力支配的意大利来说意义重大。


威尔第歌剧《纳布科》海报


少年时期的威尔第引起了一位富商的注意,并邀请其到家里与他的6个孩子同住,成为威尔第音乐的赞助商,同时将其中一个女儿嫁给威尔第。然而,在威尔第26岁时,却又成了孤家寡人。两个孩子夭折了,随后其妻子,富商的女儿也去世。虽然个人生活遭遇不幸,威尔第却从没停止过创作。1840年,他将其称为”乘风破浪“的一年。这一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有些成功了,有些沉寂了。直到1851年,威尔第创作了《弄臣》,其创作达到了成熟的新阶段。而《弄臣》的中心角色,像威尔第本人一样,也是一位丧妻的鳏夫。《弄臣》本来是讲述法国王宫里国王的堕落故事,因不能通过威尼斯凤凰歌剧院的”道德审查“,而将国王身份改成了曼图阿的一位公爵。


中国上演的《弄臣》海报


维罗纳歌剧院,一座古代的斗兽场,后来成为歌剧院。在这里,超过13000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来,观看威尔第的大型歌剧《阿依达》。在维罗纳,其舞台编制可以达到150名乐手,450名演员。其规模之大和中国的大型歌舞剧有得媲美了。《阿依达》最初是为纪念苏伊士运河的开罗歌剧院开幕而委约创作的。为了超越法国大歌剧院,埃及人不惜重金打造开罗歌剧院,因此,《阿依达》也就呈现出少有的规模宏大,声势浩大之感,以让观众震撼。其反响的确也非常强烈,随后不久,便在欧洲和美洲的各个剧院上演。而《阿依达》之后,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却停滞了15年。因为他已经因歌剧变得极其富有,不再为生计发愁,,并于1875年,当选为议员。


梦幻的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


停顿15年歌剧创作的威尔第,在米兰,,将其比以更紧张,更具表现力的方式呈现出这部经典戏剧的力量。他用一场真实的暴风雨场面来展开歌剧的世界。,虽然当时的威尔第,已经年过七旬,在他心中酝酿了多年的想法,终于以一种势不可挡的音乐方式表现出来。而对于《奥赛罗》中的女主人公Desdemona,威尔第却是第一次写出了如此美妙的音乐,将纯洁与真诚糅合在一起。威尔第的《奥赛罗》堪称是19世纪歌剧的总结性作品。

《奥赛罗》海报


80岁的威尔第,以其第28部歌剧创作《法斯塔夫》再次震惊世人。威尔第几乎将其全部生命都投入到该歌剧的创作中,所有的技巧和天才都用于这部喜剧,一部欢乐的歌剧。《法斯塔夫》总结了威尔第的人生哲学,在歌剧的最后,他唱到:“这个世界就是个玩笑,我们天生都是小丑。我们天天装模作样,招摇撞骗,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



《法斯塔夫》之后,威尔第还享受了8年的有生时光,但没有再创作歌剧。1901年2月,在威尔第去世一个月后,30多万民众涌入米兰大街,希望在葬礼中见到大师的最后一面。送葬队伍中,一只庞大的合唱队,唱着其《纳布科》中著名的咏唱自由的合唱曲:“啊,思念,乘着金色的翅膀!”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威尔第成为了意大利的标志!




19世纪的歌剧世界,一直被威尔第所主导着,他用其作品为歌剧下着定义:兴奋与激情,荣耀与宏伟相结合的,意大利式的标志性艺术。而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出现,却充满了现代气息,他甚至是第一个用电影胶片记录的作曲家。正是他,将歌剧带到了20世纪,并将歌剧的视野扩大到了意大利之外,也因此让他的音乐名扬海内外,如其代表作《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等。1924年,普契尼去世,意大利歌剧史上的一位巨星陨落,这甚至代表着意大利歌剧鼎盛时期的的消逝。



人们说,没有其他的歌剧更能比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表达无法抑制的青春能量了。普契尼以亨利.默格的小说《波希米亚人》为脚本,讲述了在米兰留学的4位年轻学生的故事,他们分别是音乐家,哲学家,诗人和画家。很多人的年轻求学时代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时光,因此,人们总能在歌剧中回想自己的青春岁月,而这,也是这部歌剧的成功之处。而《波希米亚人》的音乐源头可以在米兰音乐学院找到,也就是当年普契尼学习作曲的地方。虽然普契尼的家庭一贫如洗,但其母亲却为他申请到了女王的奖学金,让他有机会进入意大利最顶级的音乐学院。1880年,年仅22岁的普契尼到达当时最具高雅,创新意识的米兰学习作曲。米兰对从托斯卡纳的卢卡走出来的年轻普契尼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将最新的观念和时尚糅合在一起的意大利城市。普契尼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米兰太美了,这里处处洋溢着青春气息!"


普契尼《波希米亚人》


在法国歌剧处于比才“卡门现象”的时代,也是歌剧艺术正在寻求改革出路的时代。威尔第时代的王公贵族,公主,宫殿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呈现给观众的是谋杀,走私,斗牛士......歌剧回到人们普通的生活现实中,讲述真实的人和事,而不再是以前那些代表着善恶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浪漫主义下台,而现实主义登场。1880年,一部叫《乡村骑士》的小说,讲述一个发生在西西里乡村里的,关于激情,嫉妒,复仇的简单故事。其小说原著在文学意义上,也成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的启明灯。1888年,普契尼一位室友马斯卡尼将其改编为同名歌剧。正是这些最自然的,直接的,每天的平常生活,唤起了意大利人对现实主义的共鸣。而同样作为现实主义歌剧的《波希米亚人》,也成为歌剧走向现实主义的开端,并将刺刀见红的暴力转变成具有悲剧感的爱情故事。


歌剧《波希米亚人》咪咪之死场景


普契尼的家乡在中世纪曾为卢卡共和国,宗教传统音乐是其一大特色,而这一传统在普契尼家族传了5代,直到18世纪中叶。普契尼的父亲曾是当地音乐机构的导演,领导着卢卡城的音乐生活。然而,却在他5岁时就去世了,并留下遗言,希望他在具备能力后可以担任卢卡城的管风琴师和宗教乐师,好像小普契尼的未来已经被逝去的父亲所安排稳妥。正因为如此,小普契尼接受了严格的音乐教育,并在键盘乐器和作曲方面表现出天赋。十几岁,他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通过教堂的管风琴演奏获取收入,生活仿佛如父亲规划地在进行着。然而,一个偶然事件,却彻底地改变了普契尼的人生。一天晚上,他和朋友们步行从卢卡去20英里外的比萨看威尔第的《阿依达》,其歌剧画面让普契尼震惊了。普契尼后来回忆说,《阿依达》好像一扇窗口,一扇音乐的窗口,向他打开了。而启迪他的不仅仅是歌剧音乐,还有《阿依达》以埃及背景的异国风情。这也许正是普契尼能创作出诸多异国背景的歌剧:如《托斯卡》(法国),《蝴蝶夫人》(日本),《图兰朵》(中国)的最初源泉。


普契尼家乡的教堂

《托斯卡》讲述了发生在意大利心脏---罗马的,关于阴谋,暴力,暗杀,枪决,。故事中的罗马处于秘密警察总督的压迫统治下,因此,该歌剧也被称为普契尼的血腥歌剧之作。强有力的音乐既强调戏剧性,又与剧情紧密联系。1800年6月14日,,也是这部歌剧中设定的日期,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而《托斯卡》中关于时间,地点,人物的设定都同样重要,具有一定的背景意义。其故事发生地之一(第二幕),也是罗马城的标志地之一---法内斯宫,16世纪最壮观的建筑之一,。有人说,这部歌剧更像是一部电影配音,而那时,也是电影蓬勃发展的时代,而这部长达2个多小时的歌剧,正如一部充满紧张感的电影。普契尼在其中体现的才华,便是精准地将音乐与剧情相整合。在更加紧张激烈的第三幕中,普契尼更是将罗马特有的钟声编辑成了歌剧音乐来体现剧情中的氛围,开创了该类歌剧音乐的先河。1900年,《托斯卡》在罗马上演,受到观众的喜爱。


普契尼《托斯卡》海报


随着《托斯卡》的成功,普契尼的知名度和收入也日益上升。于是,他在家乡托斯卡纳乡村建造了一座别墅,成为其后20年的家。在托瑞德里湖,普契尼醉心于自己的各种爱好,狩猎,飙车....而在其名声不断上涨时期,这里更是成为其避开世俗的天堂,他自己则称其为极乐世界,天堂,伊甸园,心灵的避难所...他的很多歌剧作品都创作于此。据说普契尼的别墅,经常会有大群的朋友来一起打牌,而在打牌的瞬间,他也许就有创作的灵感突然涌现。然后,他丢下手中的牌,赶紧到钢琴旁,记录下突现的灵感,再回到牌桌上。虽然房子很舒适,而其家庭生活,却充满了暴力,妒嫉...其同居伴侣,是曾经老同学的妻子,是个脾气易怒的女性。而普契尼却自诩为“打猎游戏,剧本作家和漂亮女人的伟大猎手”,他到处拈花惹草,她便更是怒不可遏。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以日本为背景,讲述女主人公蝴蝶夫人,在与美国平克顿婚后,空守闺房三年,而后等来的却是背弃,夺子的心痛故事,最后以蝴蝶夫人乔乔桑的自杀了尘缘而悲惨结局。该剧以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作为蓝本。也参考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


《蝴蝶夫人》海报


作为另一部异国背景的歌剧,普契尼在《蝴蝶夫人》中,将日本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在音乐方面,他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机地融合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剧中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诉一位冷酷公主,被纯洁爱情所融化的故事,其背景被设定为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它就是《图兰朵》。其原著取材于《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是普契尼最惊人的创作之一。在音乐方面,虽然这对于普契尼,又是另一个异国背景的挑战,但他却创作出了符合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期望的中国音乐环境。大量管弦乐器,击打乐器的使用,构成全新的音乐风格,表现出其戏剧场景与图兰朵式的中国情结。



《图兰朵》史诗般的宏大规模和巨大合唱,不仅让观众们想起威尔第的《阿依达》,也仿佛更符合中国式戏剧的宏大场景。普契尼对《图兰朵》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其被远东,日本,中国以及东方古典音乐所吸引。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后,女性上升为社会的新群体,因而表现出严苛,无情的态度,或称为“女权主义者”(如图兰朵一样),而普契尼希望在其歌剧中将这样的社会趋势表现出来。遗憾的是,大师没有看到《图兰朵》上演,他在1924年11月29日去世,那时《图兰朵》还没有完成。



在首演开始之前,托斯卡尼尼在普契尼写的最后一个音符处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说:“这时,大师(普契尼)放下了他的笔!”



现场一片沉寂... ...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