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1.呼吸方法
在我国的管乐界里,大部份都使用胸腹式呼吸法,但最重要的是与自然与健康生理符合,用久了不能这儿疼那而疼,身心健康才重要。
一般建议的方法是腹式法,与正常的呼吸法相同,没有任何部位会有问题,只需吸气时鼓出腹部 (连带横隔膜下降使肺部空间扩大),呼出时用力鼓出腹部以加压 (可塑造完美的高音、小声与低音),世上演奏家、歌唱家皆用此法。
2.发声方法
目前大多数人皆以直线向前,以最大压力射出音符,这所导致的后果,就产生了以下数种恶果:
1) 后气推前气,使乐器在前气所引起的乐器振动刚开始时,又被后气随之而来的振动所冲击,导致再好的乐器亦无法充分或适度的振动,音色发紧,也无法作音色的变化,音乐能力更是塑造不得,久之乐器习惯于这种振动。反而振动不良,音色闭塞,其实音乐应该是立体的,平面或尖锐的线型当然是无振动开乐器的。
喉头无法开展,展开的喉头能使音色丰厚,逐渐开展或闭锁的喉头,更能增加渐强渐弱方法的选择,声乐家皆以此法为发声的要件,吾辈管乐演奏者,岂能对这好方法视而不见。
2) 音乐是时而宏大、时而娓娓道来,高兴时是跳跃的,悲伤时是深沉的,我们若只以一种方法、塑造音乐则必然不足,显然是须以多种形态的乐音来表现音乐、如此一来,从我们嘴上出来的声音必须以各种形状出现,才能塑造各类的音乐艺术形象,立体的音乐概念是我们所必须知道与塑造的。
3) 无法作优美的渐弱,单音渐弱练习是美化音乐最好的方法,其所产生的有弹性,松而不弛的音色,都是作音乐的要素。
4) 宏大的发声,加上喉头的开展能使单音涵盖的音频甚宽,从而协助音准的准确性,试试看即知。
3.音色过亮
音色应该是高音部份较多还是低音重要? 一栋建筑是不需深厚的地基,就可以盖高楼吗? 任何一栋高楼莫不是地基宏大,高层缩小,简单的道理谁随处可见!
运动期间,亢奋的声音与音乐随处可见,当时的乐队,包括弦乐在内皆都以明亮、尖锐的高音为最高指导原则,其时只要打开喉咙,音色自然浑厚,目前许多国内的知名乐团都在不断改变提升,我们呢? 响、高、 快的时代已过了,让我们好好来为音乐服务吧。
4.节奏无重音与不准现象
节奏需要重音是妇孺皆知的,4/4时的第一,第三拍,3/4 与 2/4的第一拍等等,但在执行时,往往第一拍重了,下一拍亦是强音,除了整体都大声了,重音仍是无处可觅。这个后果就是无节奏感,速度快时,跌跌撞撞无法平均稳重而行,为何国外高手能飞快而不觉得快?道理就在这里。
在这里只举少数常易不准之所在,这些问题容易疏忽,比方说快节奏时的四分或八分音符,其偶数音常易太短,导致节奏超前,跌撞感出现,或乐句结尾时由两个四分音符结尾时,第二音也容易太短。
5.渐强渐弱与音量的谬误
渐强渐弱是每个人在初学时就会了,但是会的往往是以同一角度向外发展或向心收缩,试试渐强时先以十五度角微向外扩张到一半时再以六十度角大幅度渐强,保证音乐更有弹性,更有深度,渐弱时处理方法反向即可。
音乐的大小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死命的大声,而小声不下来,必然无法作到音乐的要求,事实上任何乐曲都是由不断的渐强渐弱所组成,相互衔接,只有极少部分是以突强来打断这种衔接。
6.分句的必要性
再有名的朗诵者或说书人,也必须区分他们的讲述,以吸引听众并阐述清楚所说的内容,吾辈演奏时也是在说书在诵诗,按着音乐内容一句一句的娓娓道来,若一气呵成则内容含混不清,词不达意,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如此的混淆,分句已成为我们的致命伤,其实分句普遍藏匿在音乐中,但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在无段落或呼吸记号时,往往一口气干到底,实在没气时再换气,音乐的转承启合,段落,与隐藏的换气点,均一扫而过,音乐因此而夭折,演奏者上气接不了下气之余,反而怀疑自己的气息不足!
乐谱上的四个八分,或十六分音符,往往以底部一或二条横线相联显示,以简化乐谱,避免太多蝌蚪尾巴干扰读谱,但我们往往视其为不可跨越之鸿沟,我们应大胆按分句需要予以分割。
乐曲在不完全小节起始时,下一句亦必然是照原例来分,分句可以运用在乐谱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句,在这里是繁不胜举,良好的乐曲知识,经验,与逻辑分析是诠释乐曲者所不可缺的。
分句在练习时务必分清,但习惯后在演奏时则应点到为止,如此乐句既清晰也不破坏乐曲的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