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管乐 艺染匠心——记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交响管乐队

2023-05-10 14:56:27


法国号、长笛、黑管、萨克斯……,这些“高大上”的乐器往往让人和气质高雅的艺术生联想到一起。而,有这么一群来自技工院校的工科男、工科女,用他们锉削、接线、装配的手,同样演奏出美妙的旋律,而且还组建了交响管乐队,全部从零基础起步,一直到站上华丽丽的舞台,一展风采,频频获奖,上演了“技校生也文艺”的“逆袭”之路。




掌声响起来

——尝试,是一种青春勇气


2017年10月18日,宁波文化广场保利剧院云管飞声,乐音汇流。

在2017宁波市教育系统第十五届艺术节中小学器乐合奏大赛的舞台上,51位来自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交响管乐队的同学们身着盛装,意气风发,通力演绎了一曲气势如虹的《苏格克里克序曲》,赢得阵阵掌声。


很难想象,在这个两年一度的音乐盛典上,在这个聚集了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器乐演奏队伍中,这群曾经连乐器都没摸过的同学们,最终能在强手如林的中学组中喜获佳绩。

音乐,让我们快乐;音乐,让我们感动;音乐,让我们团结。每当管乐奏响,我们便有种幸福感,才明白,音乐,已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赛后,副社长、吹萨克斯的刑水龙有感而发。

这位15模具设计的工科男,从来没有想过,自已的一次不经意尝试竟然会和音乐结下情缘,更没有想过,音乐会改变成长的轨迹,让自已的青春有声有色,管韵悠悠。

而这样的青春故事,几乎发生在乐队的每个人身上,正如他们手中的乐器,最终化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珍贵的年华里交织回响着,演绎出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

 

TIP:交响管乐队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交响管乐队,创立于2010年9月。乐队规模近百人,全由本校零基础学生组建而成。乐队拥有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次中音号、上低音号、长笛、黑管、萨克斯、大军鼓、小军鼓、镲等20多个声部,具有一定演奏水平。目前,、《歌唱祖国》、《运动员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欢迎进行曲》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曲目。

成立七年来,在指导教师郑峰老师的专业指挥和精心管理下,刻苦训练、锐意创新、精益求精、勇于挑战。乐队规规模日益壮大,演奏水平不断提高,从刚开始只能周而复始地练习基本功,到能配合默契地完成五重奏,再到实现交响管乐的合奏,实现一次次自我突破。自2011年以来,乐队在省、市各级各类器乐合奏比赛中,屡次获得优秀成绩。

乐队以“追乐、逐梦 ”为宗旨,在元旦、技能节、文化节、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各类主题活动的中,历练积淀、收获自信、服务社会,不仅丰富校园文化,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心更明白

——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吴冠中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

确实,许多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很出色,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审美,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往往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创造。

乐队成立七年来,共经历了三次转型。因为音乐,不断地提升着他们对美的品味,让他们在一次次大胆地实践和追求中感受愉悦、享受成长。


 

1.0


1.0版本:一个月零基础速成《欢乐颂》


    2010年,刚刚从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来到学校的郑峰老师满怀激情,凭着对乐器的执着和喜爱,开始物色苗子,组建铜管乐队。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在校生中会乐器的寥寥无几,更别说识点谱子了。

干脆,从自已班10模具的40个男孩子里下手。

“你对乐器感兴趣吗?”

“有一点点,不过我从来没学过。”

“没事,试试吧!”

就这样,一支20人组成的,除了新奇,什么也没有的乐队就这样诞生了,自嘲“小白乐队”。

尽管如此,郑峰非常珍爱这支“小白乐队”,用心浇灌、倾情培养。成立后第一件事情,便先根据嘴型和牙齿,分配乐器。

“每人都会从郑老师手中接过一种乐器,”刘远杰是乐队首批成员,他回忆道:“当一把优雅的黑管送到他手里的时候,一股神奇的力量油然而生,好似接到了一位远到而来的知音。”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训练,从基本功开始,周而复始,曲不成调。

“那时候乐队刚刚组建,乐器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破烂陈旧不说,东西还少,两人共用一把乐器基本是常态,并且随时还需要修修补补,”当时吹小号叶扬洋回忆道:“不仅如此,还没地方训练,只能到户外公共场地,哪像现在有这么好的排练房,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天冷了还能开空调。”

“但奇怪的是,我们不觉得训练是一件很痛苦、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反而充满乐趣,带来快乐。”他笑着并补充道。

郑峰明白,对于初学者来说,比基础还重要的是兴趣,而兴趣的维持时间会随着枯燥的训练而减弱,不妨趁着兴趣正浓,激发激发潜力。

 “成立后的一个月,训练量很大。一天三练,早上练、中午练、放学练;一周三次加机动,周一、周三、周四雷打不动,其余稍有空,就开练。”叶扬洋对当时的训练记忆犹新。

郑峰更是对一个个“小白”手把手教,亲自示范。短短一个月,奇迹发生了,“小白们”居然能把一首并不简单的《欢乐颂》给硬生生地吹了出来。

果然,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就在这首曲子刚刚排练出来不久,2010年11月底,他们迎来了首次亮相的好机会——依托校企合作,来到宁波云海宾馆,成为八一男篮迎宾乐队。并从那一年起,这项合作一直延续至今。

这次亮相经历,不仅让他们初尝演奏的喜悦,而且还从中得到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无疑成为一种更持久的动力,激励着他们继续走下去。

就这样,在乐队成立的不到一年里,《友谊地久天长》、《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声与微笑》、《检阅进行曲》等大量耳熟能详的演奏曲目,被一个个排练出来。

2011年12月,这支刚满一周岁的年轻乐队,首次参加市教育局中小学器乐合奏比赛获得三等奖,这个成绩对于一年前还是音盲、乐盲的他们来讲,简直不可思议。

“在大家十八九岁的时候,做一件无关师生,无关利益,能共同朝一个目标前进的事,感觉真好。”已经毕业三年的叶扬洋,如今回忆起当初在乐队的感受,深情地说道。


 

2.0


2.0版本:挑战五重奏《半个月亮爬上来》


铜管五重奏,被誉为铜管乐的黄金组合。但因演奏难度高,挑战大,鲜少有中小学乐队尝试。

2013年,为了寻求新的突破,郑峰决定让同学们挑战一把。

“接过如同被孩子涂鸦过的乐谱,我心里不禁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其余同学亦是如此,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以小号见长的社长李涛涛说。

2013年已是李涛涛在乐队的第三个年头,想在毕业前为自已的乐队生涯画一个完美句号的他这次是主动加入五重奏的。

“好不容易熟练了各自的乐谱,更难的是音色的配合。当各种独具特色的乐器相互碰撞时,只要音色、强弱稍有不同,效果就不理想,就需不断地调音、不断磨合,有时候,整整一个月下来,都难有进展。”吹长号的陈燕光体会到一种之前练习从来没有的挫败感。

放弃吗?不! 他们不甘心。

 “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历练积淀”,吹长号的陈燕光当时还是学校技能集训队的成员,每次都是从实训室赶来排练室的。“我们非常珍惜每次排练的时间,在各种可以努力的情况下争取做到最好。音乐给了我一份专注而安定的心境,不断克服困难、不断磨炼意志,越是难,我们越是不放弃!”

有人问:什么是功夫?功夫就是时间。

整整一年,包括暑假,五重奏的五位同学就这么在反复调音和配合中痛并快乐着,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

每每有一点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不已,哪怕用三个月,才完成一个音阶的配合,我们也感觉很值得。”现已高职考入大学、当时吹圆号的徐蒙梦说起五重奏练习的那一年,感触非常深刻:“周末的练习,往往令我们废寝忘食,音乐,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专注、什么是忘我。”

当一首《半个月亮爬上来》从铜管中缓缓流淌出来时,提着优雅法国号(圆号)的徐蒙梦说:“小号的嘹亮清脆,长号的壮丽饱满,圆号的温和高雅,大号的雄壮有力,就好似你一言我一语,使整个教室充满了艺术的对话,伴随着我们的气息,源源不断地涌出窗口,回旋在校园每个角落。”

五重奏的美,美在演绎。它的呈现需要小号、长号、大号、圆号的默契配合,此起彼落的声部安排、精思巧构的进退穿插,离不开心灵的交融。

“音乐,对于我们来讲,就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吹小号的胡磊杰讲。

这一年,在宁波市中小学器乐合奏比赛中,乐队实现了新的突破,获得二等奖。但更值得骄傲的是,二技师的铜管乐队成为宁波市中小学中首支敢于挑战铜管五重奏的乐队。


 

3.0


3.0版本:51人交响演绎《苏格克里克序曲》


音乐的表现形式千千万万,但是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的应属交响管乐队。

2014年,我们迈出了这一步——铜管乐队正式转型为交响管乐队。

随着老队员的实习、就业,新队员逐渐扛起了大梁,但他们依旧传承着乐队“追乐、逐梦”的精神。

转型三年来,乐队的管理培养更加精细,演奏曲目更加丰富,风格形式更加多样。注重成员实践锻炼和团队合作能力,不仅演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许多同学在乐队,一呆就是三年、四年,几乎就是在校的全部时间,练习带来的磨炼,合作带来的愉悦,音乐带来的滋养,经时间沉淀,化为成长的智慧、气质和力量。

从站在大马路、提着修修补补的乐器、穿着捉襟见肘码数不合的衣服、吹着硬生生背下来的迎宾曲,到今天身着盛装、自信满满、从容优雅地坐在殿堂中,演奏着感染力超强的交响曲,用“草根”到“殿堂”的蜕变来形容,实不为过。

纵使,时光更迭、成员更替,每一个在乐队努力、认真走过的脚印,都是对美有滋有味的实践。从这里,他们不仅带走了一项乐器技能,还带走了让自已快乐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在各行各业中,为更多的人带去视听和精神的享受。



怀揣初心来

——坚持,是一种成长态度


只有初心,才能不忘来时的路;

只有初心,才能清楚前往的方向。

“2013年9月,也就是四年前,我第一次来宁波,陌生的城市,全新的校园。开学不久,我在操场上听到一首非常熟悉的曲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叶霞聪是个敏感而细腻的女生,这首不经间飘入她耳朵的曲子,像一条无型的长绳,牢牢拴住了她的耳朵。

“于是,我循声而去,发现是一位学姐在形体房吹奏《梁祝》。我小心翼翼地从门缝里望进去,生怕打扰她,她站在窗边,身材修长,长发及腰,而落日的余晖透过玻璃窗,将折射的光点聚焦在她手中的那根属质的长笛上,显得格外光亮。”多年来,这个画面就像一幅梦中的画,一直印刻在叶霞聪的脑海。

“第二天,我就报名参加了铜管乐队。”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点迟疑,仅仅因为喜欢,叶霞聪就成为一名乐队的成员。

“乐队,从来不设门槛,不管有没有音乐基础,乐队的大门永远欢迎有音乐梦想的同学。”去乐队报名的时候,没有考核、没有面试,只有郑峰老师对我说的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好比一根火柴,点亮了她从小的音乐梦,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在乐队里,她吹小号,是铜管乐器中最难的一种。

第一年,她跟着学姐学。

第二年,她成为别人的学姐,教新人学。

第三年,她成为乐队的铜管组的声部长。

第四年,她成为乐队的管理者。

这,往往是一批又一批队员的成长轨迹,也由此为乐队打下了技艺扎实、梯队稳定、管理有序的好基础、好作风、好传统。

技艺,在互助互学中,日渐精进;

身体,在乐器游走中,尽情释放;

心灵,在音乐世界里,自由呼吸。

“我在乐队四年零四个月,1577天,这一千多天的日子里,记忆中所有开心的事情大都和乐队有关。这儿,有我志同道合的伙伴;这儿,有我忘情投入的演奏;这儿,有我梦想的家园。”现在,在企业实习的她仍然无比留念在这个乐队的时光,“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必定在为了即将到来的元旦文艺汇演而加紧排练,若是到时能得空,即便请假,也想来观看,再听一听这些熟悉的铜管交响在一起发出的声音。”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每年元旦迎新文艺汇演都是在乐队的演奏中拉开大幕的,成为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每年,乐队也都会排练不同的曲目,带给师生们一次又一次视听的享受和惊喜。

音乐工匠李宗盛曾说: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珍惜的。

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唯有纯粹、专注、投入,才能初心不负。

唯有执着、坚持、笃行,才能不负初心。

冯晓云、顾超杰、王容、冯洁、王丹林……均在此列,你们怀惴初心而来,用执念,把技校生活谱成曲、唱成歌、过成诗。

 

修得匠心材

——情怀,是一种生命品质


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

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

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量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尽管,与音乐一旦结缘,音乐就成为队员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同学们心里非常明白,成为音乐人,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发展方向。

走出排练室,那双锉削、接线、装配的手仍然忙碌在实训室,走下舞台,他们的大多数时间,仍然身着工作服,当着理工男,理工女。

但音乐在他们成长的天空留下的远远不止这些。

“吹错!”声部长王维军就在张磊的胳膊上用拳头敲打一下。

17级新生张磊吹的是大号,刚入队时,因为低音总是下不去被负责教他的学长拉出来单练。

每次单练,学长总会听他爬音阶。“一旦吹错,就敲一下,以此作为警告。”他解释说:“为了练习一个低音‘do’,整整一个星期,这句话成为他们之间唯一的交流。”

当我第一次找到低音的时候,心里开心极了,但是我明白,学长的心里比我还开心。”虽然张磊平时大大咧咧,“但当一个‘do’出来时,我却听到了学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我说‘吹一个八拍,让我好好感受一下。’”

这样的师徒情形,在乐队时常发生。

在乐队发展壮大的七年里,规模曾达一度超过百余人,而指导老师始终只有郑峰一个人,那么大的规模,那么多的人,那么多而乐器,如何组织管理、如何训练提高,都将直接影响到乐队的演奏水平。

“以老带新”的师徒制学授模式是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在这个学与授的过程中无论是师还是徒,都获益匪浅。

“要想乐队合奏水平高,首先必须确保每种乐器都能有较好的演奏技艺,”郑峰老师说:“和大多数乐器一样,三分教七分练,我们会给每个新生指定一个同类乐器的师傅,大量基本功的训练都在师傅地方完成,既灵活、又有效。”

这意味着,一份责任落在了每一个队员身上,许多的队员都当过徒弟,都当过师傅。

也意味着一组组师徒在教与授、学与习的互助中,发生着一个个关于传承和发展、不苟与打磨、攻难与求精、追求与完美、合作与创新、胸怀与品格的故事。

有时,和谐动听;有时,激烈不休。

郑峰老师的耳朵,并不仅仅只听音色,还把这些故事都听入耳里,记在心中,每周五的例会,便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老郑故事会”。每次笑过、哭过,这份师徒情就更深了,乐队的情谊也更牢固了。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各个班级,就像一个扩大后的班级体,虽然人数众多,但却其乐融融。”王凯说:“郑老师平时一直强调,比学好乐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才明白原来艺术给人的除了美妙的心境,怡然的情趣,还有让人对待生活不竭的激情和热爱、对待工作无穷的活力和创造。”

何以然,情怀使然。

享受管乐,艺染匠心。



畅  想  曲

——邀您,来听我们的音乐会


如今,交响铜管乐队已经成为一张二技师的文化名片。

他们来到街道、社区为老年公寓、幼儿园、民工子弟学校送温暖、献爱心,广泛服务于基层社会组织。他们也常常迎接中外宾客、助兴庆典仪式、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乐队为不断提升音乐修养和审美品味,还常常抓住知名、有影响力、高级别的乐队来甬演出的机会,前往现场感受、欣赏。

因为,他们的内心还住着一个梦想——

“有一天,希望我们穿着工作服,开一场属于技工院校展现技校生本色的音乐会。”

心有羽,境无垠。

到时,你一定能听到一曲激昂、奋进、担当、勇毅的新时代准工匠之歌。


文字:包静斐、郑峰

照片:何曙光、高源

编辑:高源

审核:郭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