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抡大锤~
铁匠和音乐家之间,
只差一首
“马六”
没听过马勒的铁匠不是好指挥……
古斯塔夫·马勒
马勒第六交响曲(以下简称“马六”),虽然没有正式的标题,但后人普遍称其为“悲剧”,这是因为该部作品虽然是在马勒事业与家庭均得意之时的创作,但是当时的,当时的听众都觉得该曲过于压抑。
法国作家卡缪(Camus)评论该曲是“作曲家听到了未来远方隆隆作响的直觉预感”。
“马六”共有4个乐章,大约90分钟,最重要是需要一个庞大的编制来演奏。 铜管组要20人,仅法国号(俗称圆号)就需要9支,竖琴都要两架,打击乐更是铺了三分之一个舞台,当然,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定制版“命运之锤”。
当年首演时候,当时的乐评人海因里希.莱恩哈特(Heinrich Reinhardt)讽评:太多铜管乐!什么都没有只有铜管乐!
小编多年前听过一次“马六”,自认为有了一些音乐底蕴,听之前看了一些评论,有人说“马六”的第一个音符出来,就已经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可是当我坐到音乐厅的时候却完全听不懂,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要表现什么,甚至连最作者基本的情感都无法参透。
一直相信:音乐就像爱情,如果第一次无法感动你,就再也不会感动了。
时隔多年,当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再次翻出来细细的品味这部作品。
循环而循环的听了三四遍,终于稍微有点感觉,却还是无法完全理解这部作品,实在是太深奥了。
第一乐章 开头,非常壮阔的主题,略有进行曲的气势但转瞬即逝,紧接而来的是一连串刺耳的旋律。然后就是更加“拧巴”的演奏主题与变奏。
第二乐章 谐谑曲,延续了第一乐章 壮阔、凶悍又“拧巴”的气氛。
第三乐章 行板 优美如歌般的慢慢流动着,偶尔又透出参不透的深意。
第四乐章 开始一串奇妙的叮铃铃的旋律(由钢片琴和竖琴演奏),然后紧着是弦乐组,构成了第四乐章特别长的一个引子,神秘色彩的引子。 后半段管乐进入,可是真的没有体会到太多,反而有一种淡淡的不知所措的感觉。
曲中穿插着几声非常响的“锤”声,
让人从混沌中清醒,然后又陷入混沌。
马勒本来就写了五次“命运之锤”。 现在分二锤版和三锤版。
通常是用一只半人多高的巨大木锤猛击放在地上的响板,说以此表达命运的暴虐。
但马勒甚至说过终章的三下“命运之锤”敲击,是描写英雄遭到命运打击三次,最后便有如大树般倒下了。首演后都作了修改,除删了一些乐器,还将第三下“命运之锤”最后的“致命一击”删去,马勒当年那种对未来命运之不可测的患得患失悲观心
如果你给我的这一锤
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
那我就 不 要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