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高频考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观察、实验、参观、游戏、操作、谈话和讨论、讲解和讲述等。
2.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结构
(1)活动名称、设计意图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活动准备的设计
准备工作是实施活动的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进程和实际效果。活动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情感准备、材料准备。
(4)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的知识或经验,它是相对于所学的教育内容的主次而言的,也是教师教育活动反思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活动难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它是幼儿认知经验范围内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经验,是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水平背景下的理解和能力而言的。教师要分析儿童的发展,找准重难点,以期实施教学,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5)活动形式与方法
活动形式包括集体、小组、个人三种形式,先后顺序如何,以什么形式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6)活动过程的设计
活动过程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7)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既是对前面活动的巩固,也是继续开展下一个活动的链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交代清楚延伸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其指导要点是什么。
(8)活动评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5.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
(1)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生活习惯和能力;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自身安全。
(2)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练习;基本体操和队列练习。
6.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1)身体保健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法、情景表演法、讨论评议法、感知体验法。
(2)身体锻炼活动常采用的方法:讲解示范法、练习法、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游戏法。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做了如下规定: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8.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歌唱
(2)韵律活动
(3)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4)音乐欣赏
9.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
(1)示范法
(2)语言法
(3)角色变换法
(4)整体教学法
(5)多通道参与法。
10.幼儿的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有:
(1)观察分析法
(2)示范与范例法
(3)游戏练习法
(4)情感熏陶法
(5)图式预知法。
1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2.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1)科学性和启蒙性
(2)广泛性和代表性
(3)地方性和季节性
(4)时代性和民族性。
1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
(1)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探究身边事物的自然科学现象;
(3)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14.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好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5.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1)启蒙性
(2)生活性
(3)可探索性
(4)系统性。
16.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
(1)操作法
(2)游戏法
(3)比较法
(4)讨论法
(5)发现法
(6)寻找法
(7)其他辅助性方法(如欣赏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1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的兴趣。 根据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和有关幼儿语言习得和学习语言的理论,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早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18.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是指教师为发展幼儿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在对人、物、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示范模仿法、视听讲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
1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0.通过对《纲要(试行)》的分析,社会领域的课程内容大致地、相对地可以划分为四个板块: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
2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包括一般的教育方法和专门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1)语言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2)直观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3)行为练习法;
(4)行为评价法;
(5)陶冶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专门方法:
(1)移情训练法;
(2)角色扮演法;
(3)观察学习法。
环境创设高频考点】
1.活动区教育的功能:
(1)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
(3)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
2.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
(1)活动区域的设计。活动区域的设计包括选择与确定活动区的内容与数量、对活动室进行区域规划与布置、制定区域活动规则等内容。
(2)活动区域材料选择及投放要点。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是正式开展区域活动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材料是指那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主动游戏的玩具和材料,其实质就是自由的、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区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的内容进行投放,使材料的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
3.幼儿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2)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3)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4.教师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
(2)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我价值形成的影响;
(3)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独立人格形成的影响。
5.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其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
(2)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3)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6.幼儿园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
(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
(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
(4)软化矛盾,冷静处理。
7.幼儿园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1)口语交流法: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
(2)文字法:问卷调查、家园(所)联系本、宣传栏;
(3)活动法:活动法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四种。
8.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两个问题
(1)家园合作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多,直接参与少,家长很少深入幼儿园教育过程的深层次环节中;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等。
(2)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不过是和幼儿一起玩,但是回家后不大可能把这些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与之相对,学校教育又常常是在家长看不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
9.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意义
(1)适应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适应我国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3)适应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4)适应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10.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1)利用社区的地域环境优化幼儿园教育;
(2)利用社区的人口环境优化幼儿园教育;
(3)利用社区的文化环境优化幼儿园教育。
1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注意事项
(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并不是要求幼儿园在本职工作之外去搞什么大型活动,参与社区的活动也不是增加教师与幼儿负担的额外工作,幼儿园完全能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纳入自己的教育内容中去,二者应当、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2)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一旦深入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将大大扩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不仅对幼儿在德育、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幼儿在智力、科学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
(4)是否能开展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社区环境条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敏锐地抓住问题,发现有教育价值的事情或现象,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同时,与社区结合可以贯穿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游戏活动的指导最全版】
1.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早期的传统理论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即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2)松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拉察鲁斯;主要观点:对于幼儿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易疲劳,需要游戏来轻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
(3)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格罗斯;主要观点: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
(4)生长说。代表人物:美国阿普利登;主要观点: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成长的结果就是游戏,游戏是练习成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可以成长。
(5)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的霍尔;主要观点: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进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6)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拜敦代克;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
3.幼儿游戏的种类
(1)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以皮亚杰等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倾向于将认知发展作为儿童游戏分类的依据。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依据儿童游戏的认知特点,可将游戏分为感觉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2)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可将学前儿童游戏分成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依据儿童行为表现分类
可分为语言游戏、动作技能游戏、想象游戏、交往游戏、表演游戏。
(4)依据游戏中的教育目的性成分
可以将儿童的游戏分成自发游戏和教学游戏。
4.游戏的主要功能
(1)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2)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3)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4)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当把握以下策略或基本要求:
(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3)确定指导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6.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
(1)介入的角色定位
根据教师对游戏介入程度的高低,可将教师的角色分为以下两类共6种。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对儿童游戏性质及正在游戏的儿童的特征的仔细观察,不断变换所扮演的角色,推动游戏的发展。
①非支持性角色:不参与者、导演者;
②支持者角色: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
(2)介入的时机
①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②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③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
④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
(3)介入方式
成人介入游戏的方式主要有外部干预和内部干预。
(4)介入的注意点
①分层次指导;
②慎扮“现实代言人”角色;
③及时退出。
7.角色游戏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1)小班角色游戏指导: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其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其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其平行游戏的需要;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也可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加入游戏,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2)中班角色游戏指导:教师应根据儿童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通过游戏讲评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经验,以丰富游戏主题和内容;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及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交往,使儿童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问题。
(3)大班角色游戏指导: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和场地,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帮助;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8.建构游戏的指导
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被称为“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1)小班建构游戏指导
①引导幼儿认识建构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②为幼儿安排游戏场地和足够数量的建构游戏材料;
③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鼓励其尝试独立建构简单物体;
④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建构的目的,发现其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
⑤建立游戏规则;
⑥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最简单的方法,让其参与部分整理工作,培养其爱玩具的习惯;
⑦提供小型木质积木、大型轻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交通工具模型、平面板、小筐等辅助材料。
(2)中班建构游戏指导
①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建构活动打下基础;
②培养幼儿设计建构方案,学会有目的地选材,看平面结构图;
③着重指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并运用其塑造各种物体;
④组织幼儿评议建构活动,鼓励其独立、主动地发表意见和创造发明;
⑤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和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废旧材料、橡皮泥等各种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
(3)大班建构游戏指导
①培养幼儿独立建构的能力,要求其按计划、有顺序地建构;
②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建构时,学习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能准确表现游戏的构思和内容,会使用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
③引导幼儿在欣赏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④鼓励幼儿集体进行建构活动,共同设计方案,确定规划,分工合作,开展大型建构游戏;
⑤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平面板和更多形状的辅助材料。
9.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化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
(1)中班表演游戏指导
①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且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
②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
③提供简单易搭的材料,以2—4种为宜;
④最初开展阶段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不急于示范,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其坚持游戏主题;
⑤在游戏展开阶段,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参与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示范。
(2)大班表演游戏指导
①可为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
②在游戏最初阶段应尽可能少地干预;
③随着游戏的展开,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其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侧重点放在帮助幼儿运用语气、语调、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塑造角色上;④通过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10.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
(1)尽可能选择让大多数幼儿参与而不是旁观、等待的游戏;
(2)游戏如需分组,最好采用随机的方式帮助幼儿分组而不要让幼儿因性别、能力、性格等的差异而体验来自同伴的“忽视”或“拒绝”的压力;
(3)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成功的快感而不是挫折感
①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规则游戏;
②游戏过程中不要常常让幼儿停下来被“纠错”;
③在参与游戏的幼儿年龄与技能水平不同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游戏的“碰运气”因素,以使每个幼儿都有“赢”的机会。
(4)保持规则的灵活性
①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加大游戏规则的难度;
②如果幼儿要求且他们都同意改变规则,则应允许幼儿改变规则。
(5)降低游戏的竞争性
①把重点放在游戏过程而不是“赢”的结果上;
②不要为“赢者”提供奖品或奖赏;
③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到“赢者”所用的有效策略上,引导幼儿学习伙伴的策略,意识到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6)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①3~5岁的幼儿喜欢非竞争性的猜谜游戏、简单的拼图或匹配游戏、棋牌游戏、简单的追跑等大肌肉活动,指导要点放在提醒幼儿如何玩和注意游戏的技能上;
②5岁以上的幼儿会就游戏规则进行协商、谈判,并改变规则以增强游戏的新颖性和挑战性,成人不要轻易干预。
(7)幼儿参与游戏基于自愿原则,允许个别幼儿在集体游戏时间里独自玩耍。
——高新万达旗舰校区开业
一起分享成长路程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