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演出信息
演出名称:
5月19日《莱茵之声》交响音乐会
演出时间:2018年5月19日19:00
演出地点: 哈尔滨音乐厅
演出单位: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票价:30元/50元/80元/120元/180元
5月19日演出购票电话:
13936594977(于女士)
18646327000(刘女士)
(备注:此购票电话只限5月19日演出)
指挥:焦飞虎
焦飞虎,北京交响乐团驻团指挥,莫斯科国立模范交响乐团客席指挥,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曾任莫斯科国际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金质奖章获得者,全俄青年钢琴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法国巴黎斯克里亚宾国际钢琴大赛亚军。
焦飞虎1986年出生于中国河北,3岁随父母赴莫斯科,6岁开始学习钢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连续攻读的22年期间,师从国际指挥巨匠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教授(Gennadi Rozhdestvensky) 和“俄罗斯人民艺术家” 、钢琴大师沃斯克列辛斯基教授 (Mikhail Voskresensky)。2010年和2014年以各科全优的成绩获歌剧与交响指挥专业以及钢琴演奏专业双博士学位,。
焦飞虎经常以指挥家和钢琴家的身份与众多国际级乐团合作,诸如莫斯科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莫斯科模范国立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近年来,他亦与多家国内优秀交响乐团合作,如青岛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黑龙江省交响乐团等。焦飞虎还曾在国内外诸多世界级音乐殿堂登台,其中包括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大音乐厅、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马林斯基剧院远东音乐厅、格林卡音乐厅、、天津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中山音乐堂、哈尔滨大剧院、上海音乐厅、青岛大剧院、新清华学堂、哈尔滨音乐厅、天津音乐厅等等。2012年,他协同指挥的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剧院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夺得了俄罗斯最高戏剧奖项“金面具奖”。
焦飞虎的指挥风格纯正,技巧精确,作品曲目广泛。他在乌克兰音乐节、莫斯科涅高兹音乐节、巴黎斯克里亚宾音乐节、西贝柳斯音乐节中演出,均获好评。俄罗斯音乐界对于他“注重挖掘作品内涵,对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深刻的表现力”给予过高度的评价,称他为“21世纪天才青年指挥家”。
焦飞虎同时也是个活跃的钢琴家,他善于深刻挖掘并客观诠释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及其内涵,评论界称赞他的演奏风格“深邃细腻、悠扬深情、真诚自然、独特鲜明”。近年来,在举办独奏音乐会以及参与室内乐演出的同时,他还与指挥大师谭利华、穆•安纳马梅多夫、安•列文等合作,在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多次成功举办钢琴协奏曲巡演。
焦飞虎现任黑龙江省华侨联合会艺术顾问。
演奏:
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是中国北方一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闻名遐迩的国有职业乐团。乐团为双管编制,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各大知名艺术院校。40多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化茧成蝶。
演奏人间雅乐,传播世界经典,是乐团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多年来,乐团先后演奏和储备了大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国度的经典音乐作品,与李德伦、陈夑阳、卞祖善、阿米尔、郎朗、莎拉·布莱曼等众多中外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有过密切友好的合作。多次代表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赴境外演出,足迹遍及俄罗斯、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励精图治,乘势而上,先后参与演出了歌剧《图兰朵》《茶花女》,获得文华奖的大型原创歌舞《中华吟》,,创排了大型交响音乐会《黑土之声》和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世界经典电影视听交响音乐会《激情岁月,魅力永存》,广场系列音乐会《天地交响》,中俄博览会开幕式音乐会,俄罗斯黑龙江日开幕式音乐会和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大型合唱交响曲《地球·家园》等等,均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
曲目单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op.68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e小调,op.98
曲目简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F大调,“田园”)与《第五交响曲》(“命运”)是同时创作的,但两部作品的内容却大不一样。贝多芬天生爱好自然,曾花尽大半时间踏遍郊野。他频常地离开维也纳,为的是到偏远的乡郊工作。他在1808年夏天的书信中说:“我在灌木、大树、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因为树丛、花草和岩石,都能给人以共鸣。”由此可见,贝多芬善于观察大自然并从中汲取灵感。
《第六交响曲》的音乐特点: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初到乡村时的愉悦。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曲家巧妙而朴实地采用了重复手法,从而营造出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美景",降B大调,奏鸣曲式。这是一个让人静默深思的乐章,在恰如小溪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明亮、浸人心田。音乐舒缓平静,偶而微风微拂,水面上微波粼粼。绿荫葱葱,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木管乐组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有诗意。
第三乐章,乡间田园的欢乐场景。快板,F大调,谐谑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愉快的村民跳起了欢庆的舞蹈。场面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高潮时,音乐出现了律动,远方突然传来了雷声,热烈而欢腾的场景被打破。
第四乐章,暴风雨来临了。快板,f小调。在这一乐章中,狂风呼啸,电闪雷鸣,转瞬间乌云笼罩了一切。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弦乐刮起一阵阵旋风,低音提琴发出沉重的怒号,短笛凄厉的尖啸像是狂风的呼啸,铜管和定音鼓的霹雳令大地震颤,乐队奏出的半音下滑酷似无情的风暴,试图吞噬整个世界。然而,暴风雨骤然消失,田园里又响起了悠扬的牧歌。
第五乐章,田园牧歌。小快板,F大调,回旋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牧人在田野中自由地歌唱;雨过天晴,大地恢复了原有的宁静,草地散发着芳香,歌声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整个乐章在安详、喜悦、欣慰的情绪中进行,最后在同样的气氛中结束。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在谱写《第四交响曲》之前,在19世纪80年代,已获得德国和奥地利第一作曲家的殊荣,他已是三首交响曲、两首钢琴协奏曲和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第四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是在1884 年夏天完成的,后两个乐章完成于1885 年夏天。1885年10 月12 日,勃拉姆斯亲自指挥了这部交响曲的首演,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勃拉姆斯的最后一部最伤感、最典雅的交响曲—《第四交响曲》是他的创作顶峰,虽然他的基本创作原则(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结合)在这首交响曲中得以再现,但是它在风格上毕竟与前三首交响曲迥然不同:《第四交响曲》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这确属首次;第二个区别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行板的前几个音刚刚奏响,顿时使人感受到他独特和数情意味特浓的浪漫主义原则。在具有叙事曲特点的第二乐章里,依然散发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而古典主义结构明显地体现于中间的两个奏鸣曲式乐章里。第三乐章是描写民间节日盛况的谐谑曲,而在终曲里,听众又能听到极其优美的复调风格。像第一和第二乐章那样,终乐章也与巴洛克音乐密切相关。该乐章不仅使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成为对19世纪的总结,而且还为19和20世纪之间架起了桥梁。
《第四交响曲》音乐特点: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音乐似乎以半句话开始,主部和副部主题特具歌唱性和抒情特点,使听众立刻联想到舒伯特的第一部浪漫主义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小提琴组演奏的主主题采用了勃拉姆斯所喜爱的三度与六度的交替,以此强调了近似于浪漫曲的风格。每一次小提琴的两个音提问结束,总要以木管乐器紧接回应,中提琴和大提琴则用一些上行的和弦分解进行作为陪衬。音乐发展过程中,节奏活跃,因素不断变奏反复,具有热情、紧张的特点,像是絮絮不休的对话。展开过程中的主要声部使人觉得此旋律无穷无尽,突然该旋律被木管乐和圆号吹奏的号角所打破,这响亮的号角在本乐章里先后出现了10次,促进了音乐的发展,突出了特别宽广悠扬的和歌唱性很强的副部。营造出边框效果的大调式主主题结束了呈示部。近似于第二歌唱段的展开部,通过主声部在基本调性上的重复中徐徐展开,这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手法,勃拉姆斯曾在自己的《第三交响曲》的终乐章里采用此法。此时的展开部特具矛盾性,并将音乐引向令人伤感的再现部。在再现部中,用长时值演绎的主主题展现了自古就有的合唱赞歌特点,它在尾声的高潮段里再次发生变化:在严酷而被特别强调的很弱中,听到了预示着悲惨结局的绝望。本乐章由伤感到悲剧的演变,显然是对整个交响曲的基本发展线索的提示。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E大调,6/8拍子,属于没有展开部的大型奏鸣曲式作品,丰富多彩,而不是室内乐式的慢板乐章,它融合了各种不同的体裁特点。先是圆号独奏的严格的叙事风格,可听到第一乐章号角主题的联结声部对比鲜明,然后是歌唱性很强并徐徐展开的副部,其旋律温柔而美妙,它使人暂时忘却了所有的喧闹、动荡和疑问,从而沉醉于明朗、宁静、温柔和沉着的气氛之中。再现部的另一种配器方式及旋律达到了颂歌式高潮之后,突然让位于维也纳圆舞曲那诱人的曲调,此时很难听出第一叙事主题的旋律。勃拉姆斯以他平静而开朗的浪漫主义大师的心境,运用了十分简朴的素材,直接触及到了听众的心灵深处。
第二主题是一支感情更为深沉、诚挚的旋律,音乐中既有愉悦,也有忧郁的意味,仿佛是对第一乐章所表现的悲剧故事的回忆。旋律由大提琴演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型作为背景,犹如一层轻纱罩在维纳斯雕像上一样。在最后的尾声中,弦乐器组的分奏使音响幅度大大拓宽,从而达到了隐约、宽广、含蓄、充满力量的效果。
第三乐章,谐谑曲,愉悦的快板,C大调,2/4拍,用奏鸣曲式写成。该乐章听起来更不寻常,勃拉姆斯在此首先采用了谐谑曲风格,从而与前两个乐章和最后的终乐章形成了最鲜明的对照。这是一种民间欢乐、热闹非凡的场景,具有遵循回旋和奏鸣曲原则交替出现的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描写的是正在狂欢的人群(主主题,乐队全奏);第二主题描写的是美轮美奂的抒情场景(副主题,小提琴组)。在这一主题旋律的配器方面,勃拉姆斯特意为乐队增加了短笛和三角铁,使音乐具有既明朗又洪亮的光辉特点。使用低音大管的目的,是为了使低音区的音效听起来充实饱满。喧闹的环舞暂停了片刻,音乐速度逐渐缓慢下来,然后在圆号和巴颂遥远而优美的低音中,神秘地响起了主主题的曲调,目的是为了再次让位于那热烈的欢庆场面。第二主题十分优美,典雅娇媚,那是一首悦耳的抒情歌曲。从整体上来看,音乐从缓慢开始,然后逐步加速,此时以定音鼓的滚奏为背景,其轰鸣使音乐越来越急促,圆号和巴颂先演奏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旋律,接着是狂欢的主题,音乐在众人狂欢的气氛中终止。
第四乐章,G大调,充满精力和热情的快板,3/4拍,变奏曲式。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悲剧的高潮,它充分展现了交响戏剧的内容及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谱曲方法不仅对勃拉姆斯而言是不同寻常的,而且对18-19世纪的进行曲创作来说也十分新颖。在其他任何一部交响曲的终乐章里,从未有过这种曲式,它复活了巴赫非常喜爱的巴洛克时代的复调变奏曲风格(恰空舞曲、帕萨卡利亚舞曲)。这段音乐的感染力和作用力巨大,甚至使人忘却了精妙的发明和清晰严谨的曲式特点。在整个乐章中,时值为8小节的主题之后,是30次变奏,但音乐的结构保持不变,变奏与变奏之间过渡自然,从而使音乐浑然一体。第四乐章的音乐是勃拉姆靳极大的才赋的具体体现,特具悲剧性的激情被勃拉姆斯有机结合在一起了,哀求、悲悼、绝望、期待、愤怒、骚乱汇集成交响的洪流,冲突清洁的发展终于被推向极点,从而达到了毁灭性的悲剧效果。
编辑:董明
制图:孙昊
审核:徐昕昊 甄勇刚
合作电话:0451—8467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