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文:杨金科
姚祖银 摄
姚祖银 摄
舟溪自古以来就有芦笙会。有记载的甘囊香芦笙会也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吴氏历来就是芦笙会芦笙头。据考证,吴姓祖宗在元朝末年就已先于其他地方苗族迁入境内并定居于此,是古代吴国的后裔。
姚祖银 摄
几百年前,统治阶级强行取缔了舟溪芦笙会。苗族群众强烈要求恢复,盼了一年又一年。舟溪虎场坡吴氏先祖告你、告奖、告累、告岛四兄弟自告奋勇,重新选址,在甘囊香河沙滩上建起新的笙堂。芦笙会恢复当日,盛况空前,方圆百里的苗族群众身着盛装兴高采烈地参加了芦笙歌舞比赛。吴氏四兄弟设宴款待乡亲们。正月二十傍晚,芦笙头便在笙堂插上草标,标志一年一度的芦笙会结束,芦笙即高挂墙壁,直到“吃新节”才能吹奏。芦笙会持续一百多年,舟溪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告你去世后,苗胞们一致推举告你的裔孙主持,告奖、告累、告岛的嫡孙协办。1942年正月十五,舟溪虎场坡吴氏正式立碑以确立甘囊香笙堂的地位。
甘囊香芦笙堂碑位于今舟溪镇政府驻地北200米的龙井旁,高1米、宽0.5米、厚0.1米。1985年,该碑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舟溪甘囊香芦笙会是各种服饰、银饰的大展演。有诗为证:“甘囊香,群仙嫚舞比辉煌;看似雪,又像霜,疑是吴越赛宫妆。”舟溪刺绣数曼洞村的最有名。绣品图案花样朴实精致,色调鲜明秀丽已经成为游客最抢手的旅游产品。
舟溪地区各寨的芦笙,全部由舟溪镇具有几百年芦笙制作历史的新光村制作。该村芦笙制作已经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芦笙工匠也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称号。该村制作的六管芦笙分大中小、特小号若干种,国家民族博物馆均有收藏。多管芦笙已经成为国家级芦笙演奏家最喜爱的管弦乐器之一。最小号的六管芦笙是游客必买的纪念品。
姚祖银 摄
(2018年第26帖 )总第462帖
广而告之
郑重声明:本文章来源于凯里市文联公众号——黔东南光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得用于商业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图文,请打以下电话联系。
长按二维码 关注黔东南光影
主 编:妙 妙
编 辑:姚祖银
编 委:王绍帅 杨秀银
联系电话:139 8582 7611
投稿邮箱:543723460@qq.com
投稿邮箱:626559772@qq.com
投稿微信号:jhytrc
(微信图库向各行业有偿提供各类精美图片)
凯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微信公众平台
这里是凯里文艺之家!真诚的欢迎本土及外埠文艺家倾情书写苗侗明珠-凯里、美丽的黔东南、多彩的苗乡侗寨……
请您将创作的摄影、美术、书法、文学等作品、个人简历及照片发送至投稿邮箱,我们将选出优秀作品陆续在凯里市文联公众号——黔东南光影及《苗岭》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