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衢州与美国雷德温的友谊始于1994年,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年头。作为友谊的使者,互访的交流教师们让两个城市的人民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彼此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体制,使这种宝贵的友谊得以延续和发展。
今年,衢州二中教师余唯贵作为交流教师之一,在美国开启了三个月的友谊之旅。在这段时间里,他将中国的文化与风貌带到了国外,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的美好。同时,他常带哲思,用一颗细致的心去感悟国外文化优良的地方。
“经常有人走到我面前真诚地说,有机会想去中国,亲眼见证衢州的美好,这时一股自豪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余唯贵说。
余唯贵(后排右一)和美国的孩子们在一起
在美国,我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来自一个文明古国的那种荣耀。无论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还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市民,无一不对我提到的中国历史、文字、风俗、饮食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介绍中国文化,我当然要向雷德温人民隆重推荐我的家乡衢州。每当我把衢州的风景图片展示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都忍不住说:“天啦,衢州也太美了,真想去亲眼看看!”雷德温是一个坐落在密西西比河边的美丽小城,我告诉他们,衢州也有美丽的衢江穿城而过,我们有许多公园,有茂密的森林,有许多动物栖息在这片土地上。衢州不仅有美景,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雷德温人民对孔子特别感兴趣,对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人充满敬意。当他们知道衢州还有一座孔氏家庙后,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喜欢和我探讨孔子的哲学思想。我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就是与人为善,帮助他人。我在雷德温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就是在践行孔子的思想。他们纷纷表示,没有想到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么深刻的思想,太了不起了,“有机会一定要去衢州,到孔庙看看。”
美国人的日常饮食非常简单,口味比较单调,当我把衢州各式各样的小吃和菜肴的图片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和大人纷纷表示肚子特别饿,恨不得立刻就到我的家乡去吃一顿。
身为衢州二中派出的交流教师,我经常会向雷德温人民介绍我们的学校。“这个是你们的图书馆?我打赌它比我们的学校还要大!”“那些墙上是爬山虎吗?我希望我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当我把校园的一张张照片用PPT(演示文稿软件)播放给学生们、市民们看时,总能听到种种赞叹之声,令我感到十分自豪。
刚到美国的那几天,雷德温姐妹城市委员会主席Matt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我的责任,并协调各个学校安排我的教学工作。Matt是一位全职艺术教师,已经在本地初中从教几十年,所以他的艺术课成了我最先接触到的美国课堂。
当我第一次进入一所美国初中课堂时还是相当惊讶的:课堂一片混乱,学生到处跑,许多人在聊天,整堂课基本没有安静的时候,以至于Matt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维持秩序。一天六节课下来,下午放学回家时Matt已经疲惫不堪。
接下来几天,我进入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堂。这些课虽然不像艺术课那么乱,但依然有不少学生东张西望不听课,上课过程中会有人站起来上厕所,甚至有人还用手机听歌等。老师上课也显得很随意,很多时候,我想记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结果笔记本上往往只有本节课的名称和教师姓名。
美国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吸引着众多的外国人来求学,而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在我看来,美国基础教育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让学生有非常多的选择权,并在给予孩子们选择权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如何为自己做决定。即使有些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决定,也必须为此负责。
美国学校从幼儿园就会开设图书馆课。图书馆老师会给他们读故事、诗歌等等,然后给他们时间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雷德温Sunnyside小学图书管理员Susan说,他们在图书馆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在她的教学生涯中,看到无数孩子的未来因一本书而改变。她指着一个孩子说:“他非常喜欢地理,每次都会选一本地理书,可能以后就是一个地理学家,谁知道呢?”
美国教育鼓励孩子去遨游知识海洋,保护孩子的创造欲和尝试的努力。但是决定往哪个方向游,游多远,要不要去尝试,都取决于自己,老师很少去为他们做决定。美国歌手、作家Auliq Ice说:“不做决定就意味着放弃机会。”从小就得为自己做决定的美国人非常崇尚独立的人格,他们很多时候绝不会因为外界的看法而动摇自己的理想。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东南学院是我这次姐妹城市交流的最后一站。这所学院属于职业技术学院,也承担社区大学的任务。学院最强的专业是乐器维修,其提琴维修和铜管乐器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世界一流。除此之外,学院也有护理、汽车维修、美容美发等专业。
由于学院开设的大多是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并不属于我的专业范畴,所以负责接待我的Daniel基本安排我以体验和听课为主。对于乐器维修这些我是门外汉,看看热闹而已。让我心生感触的是学院中三四十岁的学生不在少数,甚至很多是头发灰白的五六十岁的女性。
Daniel告诉我,她们都是这里的正式学生,有些从前是家庭主妇,现在孩子大了想拿到学位再去找工作;有位女士今年五十多岁,以前是公司职员,现在重新上学是为了以后从事会计职业。
后来我认识了四十几岁的超市收银员想转行做护士的,三十几岁农民开始学习汽车维修的,数学专业本科生到学校来学习乐器维修的……甚至有好几个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答案基本都是“我觉得我还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就来了”,或者“当你觉得你前路迷茫,改变一下或许是好主意”。
其实细细想来,美国人民的这种重新出发的精神无处不在。他们的家庭成员散落各地,很少在一个地方的。他们也经常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之后因为更换工作搬家。他们觉得,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心里有没有希望和追求。
在此之前,我却恰恰觉得自己年龄已经到了无需去改变或者无法改变的时候,虽然我还没有到四十岁。而遇到这些学生,让我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我在提琴维修教室中遇到了曾经是姐妹城市委员会成员的Julie,她年轻时去过中国做过英语教师,所以和我交流也就更多。我问她你怎么现在才想到来学习修理乐器,她说这个专业非常好,容易找到工作。最后她说:“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over again, right?(什么时候重新开始都不算晚,对吗?)”
是的,任何时候重新出发都不晚。
讲述:余唯贵 记录:陈霞
综合自衢州日报、浙江新闻
(原标题《[讲述]密西西比河畔的友谊之旅》,
2017年6月4日衢州日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