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把玩aune
m2播放器一周有余,从它的操控到声音,再到试听后所产生的一些感受,我个人对其算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敲了一些文字、拍了几张照片,供大家参考。
我给M2找了个对手——索尼PCM-D100
为什么会是D100?
因为作为非传统国砖玩家,目前我手边同价位的国产播放器数量为0(901s在朋友处)。只有一台飞傲X3k作为mojo的转盘在用,若是拿来对比显然是个不对等的pk,而手边Mojo或是Hugo也与M2有着性质上的差异,不适合对比。思前想后只有D100最合适——它的国行售价虽然依旧处于4000+的档次,但普遍的反馈是它起码有一半的价值放在了提高录音品质和品牌效应上,放音水准和2000上下的国砖差不多,并且和M2一样具有独立LO输出,可以外接耳放进行对比,同时D100的持有量不算少,所以选择它与m2进行对比我认为是合适的。
aune
m2 vs sony d100 开始了
第一回合的对比内容为两者的耳机口素质与听感异同,选择索尼EXK和森海IE8两只动圈耳机作为参考耳塞。
曲目为:
<AllI
ask of you>,选自音乐剧《剧院魅影》,格式DFF;
《无条件》,选自陈奕迅粤语专辑《准备中》,格式DFF。
all I ask of
you是由韦伯谱写的著名音乐剧《剧院魅影》(又名歌剧魅影)中女主角Christine与她的爱慕者——子爵Raoul的一段深情对唱。剧院魅影音频资源版本众多,我选的是《魅》剧25周年纪念演出版,Christine由SierraBoggess出演(非常迷人的一位音乐剧女主角)。
D100驱动exk,关闭EQ,这一套算是官方西装。首先横向规模比较大,乐曲伴奏和男女主角的人声对唱之间有不错的分离度,解析度表现良好,一些微小的乐器细节能够被较为轻松的察觉到。人声部分较为平淡,不失不过,很多D100玩家称之为“真实无染”(然而我不这么认为,看来洗脑尚未成功)。
由于歌手自身唱功以及资源的录音水准都很优秀,D100在搭配exk时并未出现过冲和明显“冷硬”的听感,总体较为均衡,透明度也是合格的,甚至其人声部分在听感上算是比较松弛的,整体呈现出了不错的素质高度(如果手边没有更高阶的前端作对比的话),而问题在于三频的密度不太够,也不够细腻流畅,同时声底有点“虚”。
M2驱动exk,选择Slow-LD滤波模式。开声氛围感不错,让人更投入。对比D100的横向分离度,M2是有所不足的。但是整体的衔接和细腻程度有一耳朵提升。同时能够感受到三频的信息量更充沛,促使整体密度上来了。在SL-LD模式下,男女歌者比D100“靠前”,嗓音更润透。
大家都知道exk在动圈类耳塞中属于比较挑前端、比较挑录音的塞子,从它那夸张的频响瀑布图就可以看出端倪。而M2驱动的exk在这首曲目中,无论人声还是乐器的质感都显得松弛有厚度,毫无“刺感”。可以说M2的控制力是不俗的,整体音色走向趋于中性略带暖味。
总结:D100在这一轮中有几个关键词,优秀的方面——分离度、揭示力;欠缺的方面——流畅性、细腻度;M2的关键词,优秀的方面——密度、信息量、控制力;欠缺的方面——分离度、规模感。
但我觉得关键还看搭配和所听的曲目,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在表现陈奕迅这类略带颗粒感和鼻音的“肉感型”男嗓时就颇有味道。M2推ie8,整体中正扎实。在该曲2:00时进入第二段的那一声低音鼓,明确的让我感受到所谓的“下潜”和“弹性”是什么概念——深沉而结实的“咚”一声,扎得很深,然后慢慢化开、衰减,泛音尚未彻底散去,又来一鼓槌……歌曲高潮部分,人声和伴奏的主次关系是分明的。
这是我认为很关键也很重要的一个Point——如果你学习过传统的西方绘画,在学习之初,只要是基本功扎实的老师都会教你如何在绘画过程中注意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远”和“近”的关系;如果是画色彩,还要注意“冷”与“暖”的关系等等。这些绘画技巧,都是为了在一张平面的画纸上通过画笔来构建出一个立体的物象或空间。
由绘画技巧联系到声音的表达,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多共同点的。比如,我们利用耳机和前端去模拟一个立体的声音空间,如何使这个模拟的结果表现出更直观的空间立体感?显然,一定要做好主次关系、远近关系的表达,同时明白三频中哪些部分要“实”一点而哪些部分可以“虚”一点,否则那就是一个面面俱到的平面了。
M2在“主次关系”和“远近关系”的处理上,我觉得还算可以(手边有比它更出色的便携器材,所以在对比之后我说它“还算可以”,但它们的价格都几倍于M2,所以不在这篇文章的对比范畴内),能够通过ie8模拟出一个较为立体的声场空间。反观D100,首先整体密度就如刚才那轮对比一样,是逊于M2的,一耳朵薄了。其次D100作为录音器材,在回放音频文件时追求的是“面面俱到”和“毫无保留”,这也是很多D100(D50)玩家觉得它解析好细节多的原因,但这却造成了D100想把音频中的各种信息全都罗列出来,从而失掉了“远近关系”和“主次关系”的问题,导致声音空间的“平面化”。在上一轮对比中,由于曲目是现场录音,D100不错的分离度反而促使听感上有一种规模感,感觉“庞大!”,
平面化问题不容易凸显,但这一轮回放录音室作品,问题就跑出来了。其实D100用户不必因此而纠结,因为作为录音设备,D100的回放特性是符合其产品定位的——放大细节、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不过,由于D100的细节揭示力和分离度做得不错(这里指的不是信息量),在搭配ie8时很容易让人“上瘾”,尤其是伴奏中各种乐器的音效基本互不干扰,比较有序。然而要说模拟声场空间的立体感,M2还是略胜一筹了,即便M2听起来没有D100“打得开”。
(这也是我在反复对比Mojo和Hugo后得到的一个感受——Mojo的普遍反馈是声场小、收缩,Hugo大气开扬,规模大。确实是这样,没错。然而要说模拟声场空间的立体感,我认为Mojo并不明显差于Hugo,两者都有很好的远近与主次关系表达能力,只是表达的方向不同而已。我认为这是技术更是艺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何处理好声音的远近、虚实、冷暖甚至取和舍的关系,就是一台播放器或是一只耳机一台功放的“调音”过程,抛开技术层面的硬件设计,剩下的六七成就看设计团队中有没有懂艺术的那一位总监去把关了)。
总结:本轮M2的关键词,优秀面——韵味、立体感。欠缺面——暂缺(1900的价位,M2听流行基本没有太过明显的短板);D100关键词,优秀面——分离度(依旧是分离度)、揭示力;欠缺面——饱满程度、立体感(也依旧是这俩问题)。
第二回合,对比M2和D100的LO线路输出素质。
原本打算使用便携耳放来测试两者的LO素质高低,后来觉得不过瘾,索性将这两部播放器作为音源连接Artemis台式耳放驱动HD800,回放老柴的1812序曲进行对比。1812选择的是弗里茨·莱纳指挥的版本,前后段对比强烈起伏较大,充满了指挥家个人的风格特点。没有选择真炮版本我个人给出的理由是:动态和气势确实更好,震撼人心,但不免有刻意“表演”和“秀”的成分。
这一轮采取了两机同时播放曲目,手动切换对录线的方式来进行对比。
首先要表扬一下D100的LO,水准比PO高很多。声音的能量和饱满程度感虽依旧达不到随身高端档次,但胜在整体较为平稳大气,具有不错的“规模”,只是在声场的“高度”上还是差了点。在回放此类序曲时,D100的LO能够较为从容的交代出乐队组群的位置和前后层次关系,场面有序不凌乱。铜管乐器的音色质地相对来说比较“含”(含蓄、收敛),并不十分灿烂辉煌,相对内敛。三角铁的泛音收得略快,低频有点“浮”。
切换到M2的LO,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规模感有所收缩,但是更干净、结实,也就是整体密度和信息量的提高;同时,声场的“高度”有所体现,整体音色更明亮灿烂一些(尤其铜管类)。对比D100来说,M2的LO拥有更扎实的低频和更好的中高频密度,泛音也会更为细腻,音色更为鲜活跳跃,动态比D100有提升。
反之,D100的LO对比M2虽然依旧是下盘“虚”了一点,但整体比较内敛,显得老派沉着,整体声场靠后一点,空间拉得更开阔一些。结合上文所说的声场立体感的营造能力来说,依旧是M2略占优势,因为M2再一次做到了主次分明,提供了一个规模不太大但是虚拟为半球形声场的听感,而D100还是稍显平面了一点。两者的LO都有不小的可玩性,都做到了“值得投入资金购买外置耳机放大器”这一点。相对来说M2的潜力更大一些,同时它的造型也更方便捆绑便携类耳放。
总结:基本等同上一轮。
在正文之后,再唠叨几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这年头钱不好赚了,而赚来的钱也不如以前“值钱”了,未来几年的经济趋势可能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购物之前必然会思前想后:想要购买的物件,它到底值不值?是否有足够的理由去选择它而放弃同价位的其他同类产品?一些生活刚需的物品,我们只能买买买;但作为现实中的“调剂品”,音频类产品并不是必需品。
除了我们这一小搓“发烧友”以外,现如今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而言,一台手机+配机耳塞就足够胜任“调剂品”这一角色,没有必要再另外花钱去购买一台音乐播放器,而最“要命”的现状在于,现在很多手机的音色真的还算可以了,对于大部分“不发烧”的人来说上下班途中听个响绰绰有余。所以,我想这是未来随身发烧器材领域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甚至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然而,上述内容虽然属于在大环境中不得不引起大小音频器材公司管理者们重视的现状,但对于普通的音频器材爱好者而言,倒是用不着去想那么多,声音的好坏、做工的档次、造型是否养眼,这才是我们更关心的东西。同时,有一点我相信是大家都会考虑的——这东西值不值得买?
Aune
m2作为一台毫无花哨功能的纯音播放器(官方报价1980元),它值不值得买?说真的我很难一下子给出答案,即便通过对比试听我觉得这台播放器在不到2000的价位上可以说是良心之作,我是喜欢它的。
但从功能上来说它没有任何值得宣传的地方——就是一台只能放音的MP3,没有DAC功能、没有数字输出无法作为转盘(有个神秘的异形接口,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输出数字信号)、实体键且操作方法比较原始(好在机身右侧有一枚阻尼适中的滚轮,可以调节音量或者选择曲目),也没有如今很流行的平衡输出。
唯一能增加一些可玩性的功能就是m2具有独立的线路输出(Line
Out),可以外接耳放。而颜值和做工方面,我觉得属于不失不过的状态——好于前几代“国砖”,整体挑不出大毛病,全铝机身,工艺到位。但也没给人惊艳的感觉,称得上是实用主义的风格。它的官方参数确实是挺不错的,比如PO的THD+N为0.0009%,功率为230mW/32欧,推塞子和便携类耳机绰绰有余,而LO的THD+N为0.00038%等等,联系我实际试听的感受来说,没有夸大的成分,素质很好。同时又结合了比较均衡、中正且略带模拟味的宽松听感,配合四种数字滤波模式和不俗的LO素质,在1500-2000价格区间内很难让人对它说“不好”。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自己在试听完AUNE
M2之后的内心感受吧:如果你打算只玩随身并且手上还没有像样的独立播放器,这个机子可以放心买,不到2000元的售价,综合得分90(满分100,扣掉的10分包括续航扣6分,6到7小时左右,略短,应该和它的甲乙类工作模式有关;操作扣4分,需要使用组合键,第一时间无法即刻上手。声音方面,对应其售价,基本没有扣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