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 | 这个流传千年的中国民族乐器,你都听过吗?

2023-05-10 14:56:27


中老年大讲堂

更多请点击关注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民族乐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排忧解思、抒情娱乐的重要工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十分喜爱,尤其是文人骚客常在兴致所致之时吟诗操琴、挥毫泼墨。

而每一件民族乐器的背后也都有着令人心动的历史故事。


古筝


古筝又称秦筝、瑶筝,是中国弹弦乐器。通过史书记载得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筝已是秦国的一件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当时的古筝是在村夫们敲击瓦罐,拍打大腿,咿哩哇啦唱着俚歌的同时弹奏的,可以说,古筝在产生之初是一种乡间民俗乐器。

直至东汉末,古筝才逐渐登上大雅之堂,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和推崇。

关于古筝还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据说,有一位神,拥有一台二十五弦乐器,但是他有两位天才的女儿也喜欢使用这件乐器演奏。

到了两个女儿成年的时候,神希望有一位女儿能继承这把乐器,但是最后两个女儿都想得到它,神感到很为难,以至于最后无计可施,只能把乐器一分为二,一个有十二弦,另一个有十三弦。

但神却惊奇发现,新的乐器音色圆润,比原来的声音更美丽。于是,高兴的神给新乐器取了一个新的名称为筝。

二胡


二胡本是胡乐,发源于奚族,所以叫做奚琴,远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用竹片来演奏。到宋元时期,二胡又称为嵇琴,开始使用马尾弓进行演奏,主要用来在酒楼、茶社及庆典活动中与箫管、笙、轧筝等乐器合奏。

二胡已经有多个把位,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技巧。明清时期,二胡被称作胡琴。随着戏曲的繁荣,作为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二胡被广泛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和吹打乐的发展,二胡成为不可或缺的主奏乐器。

尽管二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主要用来合奏和伴奏,很少用来独奏,没有专门的独奏曲。

1915年,刘天华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此后,刘天华又相继创作了《月夜》、《空山鸟语》等九首二胡独奏曲,并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开设二胡课程,二胡从伴奏和合奏乐器正式成为独奏乐器,大大提升了二胡音乐的地位。二胡音乐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阿炳,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诉,哀怨凄切,感人至深,成为民族音乐发展的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迎来了二胡音乐的兴盛期。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优秀演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二胡曲。

二胡长期作为戏曲伴奏乐器,作曲家们很自然地要向地方戏曲吸取营养。赵震宵、鲁日融《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迷胡调》、刘明源《河南小曲》和项《梆子风》都是成功运用戏曲元素的典范之作。迄今为止,以戏曲音乐为素材仍是二胡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段。

整理很不易,小编真尽心。


点赞
分享
,对我是鼓励。


关注
收藏
,找我不费劲。


健康养老和防骗,尽在中老年大讲堂。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