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阅读前播放,会带来更好的阅读感受)
论半音阶口琴的调性选择
降号,do和fa的替代音,五调不适,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G大调,F小调
本篇文章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半音阶口琴学者
篇幅较长,耐心阅读,你将受益匪浅
作者 | 龙登杰
原文发布于
《华夏口琴》杂志
第六期
(前言)
作为器乐演奏者,要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演奏乐器,是为了让听众感觉这个乐器演奏起来很费劲,还是为了让观众感觉这个乐器演奏起来效果很辉煌?
(一)
半音阶口琴上,存在着容易吹的调和难吹的调?
半音阶口琴,有两个音存在着两种吹法,分别是do和fa,一旦一个调里面,有这两个音,那么这个调就可以根据上下文选择这个音的使用方式
比如
145的时候,1和4都用吹气
4612的时候,1和4都用吸气,
613的时候,1用吹气,
b24b6的时候,4用吹气,等等。
正因为有了这两个音,所以很多包含这两个音的乐句,都可以利用替代音来演奏,技术变得简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半音阶口琴里面,有这两个音的调都好吹,没有这两个音的调都不好吹。
结论
同时有do和fa的大调:Db Eb F Gb Ab Bb C
同时有do和fa的小调:Bb C D Eb F G A
没有fa的大调:G
没有fa的小调:E
没有do和fa的大调:D E A B
没有do和fa的小调:B #C #F #G
根据以上,得出一个结论:
容易演奏的大调:Db Eb F Gb Ab Bb C
容易演奏的小调 :Bb C D Eb F G A
不容易演奏的大调:G A B D E
不容易演奏的小调:E F# G# B C#
等等.....G大调,怎么会是难吹的调?只有一个升号,是最基础的调之一,而且有那么多曲子都是G大调的,没觉得很难吹啊?这个问题,待会笔者会解答。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好吹的大调,串起来是降D大调音阶;好吹的小调,串起来是降B大调音阶;不好吹的大调,串起来是G大调五声音阶;不好吹的小调,串起来是E大调五声音阶)
以上的分析,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大家只需要记住一次词:“五调不适”,就可以迅速推断出半音阶的调性是否合适了。
五调不适,指的是G A B D E这五个大调,同时包括它们各自的关系小调。
去掉这五个大调之后,剩下的七个大调,以及它们各自的关系小调,都是半音阶口琴容易演奏的调。
或者,可以更简单的下结论:只要调号里有升号的,都是难吹的调。
(二)
相信吹半音阶口琴的琴友都有所体会,有些调的曲子就是特别难吹,而有些调的曲子吹起来很顺手。这就是调性的影响,实际上,很多吹起来非常不顺手的乐曲,只要我们往上或者往下转一个半音的调,就成了非常好吹的调了。
如何定义“好吹的调”和“难吹的调”呢?
音阶中不出现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为好吹的调
音阶中出现了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为难吹的调
例如,C大调,我们运用do和fa的替代音,可以做到:
吸 吹 吸 吹 吸
12 345 6712 345 6712 ......
每次吹吸切换,都是吹了两个或以上的音,意味着,哪怕我们吹这条音阶到了140bpm的速度,我们的吹吸切换依然可以很轻松,因为不需要每个音都吹吸切换。这就是音阶中不出现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
那么音阶中出现了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E大调:
吹 吸 吹 吸 吹 吸 吹
3 #4 #5 67 #1 #2 3
除了6和7是连续的吸,其他所有音都是一个吹音连着一个吸,也就是出现了“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
这就是典型的“难吹的调”,任何好听的旋律,放在了这个调上,都很难演奏得优美,因为你永远都要面对频繁的吹吸切换。
让我们看看上文提到的,7个同时包含了do和fa的大调,是否都是“音阶中不出现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
Db大调
吹 吸 吹 吸
b2 b34b5 b6 b71
Eb大调
吸 吹 吸
b34 5b6 b712
F大调
吹 吸 吹
45 6b712 3
Gb大调
吸 吹 吸 吹 吸
b5 b6 b7b1 b2 b34
Ab大调
吹 吸 吹 吸 吹
b6 b7 1b2 b34 5
Bb大调
吸 吹 吸
b712b34 5 6
C大调
吸 吹 吸
12 345 67
可以看出,所有这些调,都没有连续吹吸的单个音,每次吹吸切换,前后都有两个或以上的音是同吹吸关系的。(注意跨八度的地方,很多都是同吹吸的关系)
上文提到了“G大调为什么是难吹的调之一”这个问题:
吹 吸 吹 吸 吹
5 6712 3 #4 5
诚然,G大调的前五个音是很好吹的,特别是6712,利用do的替代音,可以变成全是吸气的音,但是从2开始,全部都是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2 3 #4 5 6,吸吹吸吹吸。
慢速的曲子,很难连贯;快速的曲子,容易造成技术困难。大家不妨用140bpm的速度,来回吹2 3 #4 5 6这几个音,相信能体会到我在说什么了。
所以,G大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吹的调,大家不要被其“只有一个升号”所迷惑了,遇到这个调,就转调吧!
(三)
除了音阶的常规吹法,这7个大调,还可以根据乐曲的情况,选择do和fa的不同吹法。
例如:一首优美的流行曲《后会无期》,降B大调,非常好吹。开头的旋律2 21b7 2 541,其中,前4个音都用吸气,而后3个音,都用吹气,这样乐句会非常连贯,因为其中仅仅吹吸切换了一次。这就是含有do和fa的调性的美妙之处,这两个音,既可以是吹,也可以是吸,根据上下文灵活的选择用法,上乐句连贯,同时技术变得简单。
音频链接二维码:
降B大调《后会无期》示范音乐
第二个例子:另一首很优美的流行曲《飘雪》(原曲为日本中岛美嘉的《雪之华》),原曲是B大调,属于难吹的调之一,网上有很多琴友选择用原调吹,演奏起来很困难,效果也不好。因为此曲的意境是很唯美,需要用连贯乐句吹奏,如果用B大调演奏,我们会一直吹吸吹吸吹吸切换,哪怕再顶级的口琴大师,也没办法做得连贯,这是物理现象的必然。
拿第一句来举例:
吸 吸 吹 吸 吸 吹 吸 吸 吹 吸 吸 吹 吸
#4 #2 #1 #2 #4 #1 , #4 #4 #5 7 7 #5 #4
于是,我往下一个半音转调,变成降B大调,于是曲子变得非常容易连贯起来:
吸 吸 吸 吸 吸 吸 吹 吹 吹 吸 吸 吹 吹
4 2 1 2 4 1 , 4 4 5 b7 b7 5 4
跟上文提到的一个概念一样,没有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了,所有吹吸切换之后都至少有两个音是同吹吸的关系。
曲目链接二维码:
降B大调《飘雪》示范音乐
第三个例子:是圣桑的《天鹅》,这是一首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原曲为G大调,前文提到过,是难吹的调之一。第一句5#47 325,基本上,做不到连贯的效果(除非调了很大的混响)。
于是我转调成了Gb大调,第一句变成b5 4 b7 b3 b2 b5,前三个音,配合左右开弓舌堵方法,连贯程度可以媲美小提琴了,因为都是吸气音。
音频链接二维码:
降G大调《天鹅》示范音乐
第四个例子:日本经典动画片数码宝贝1的主题曲《butterfly》,这首曲子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情怀,所以很受欢迎,在bilibili网站上,有非常多口琴演奏的版本。然而,这曲子原调是E大调,是最难演奏的调之一,基本全程都在吹吸切换。
于是我转调成了F大调。不但好吹、连贯,而且还可以用很多双音以及和弦的效果。这个是E大调不可能做到的。
音频链接二维码:
F大调《Butterfly》示范音乐
第五个例子:马斯涅的《沉思》,这是几乎每一个小提琴家都演奏过的乐曲,也有不少别的乐器演奏过,比较出名的是大提琴和长笛的版本。原曲为D大调,也是难吹的调,所以主题的#4 5 #4 3 #4 6,刚好就是半音阶口琴上的吸吹吸吹吸吸,是没办法做连贯的。
于是我将其转成了Db大调,#4 5 #4 3 #4 6变成了4 b5 4 b3 4 b6,吹奏起来是吸吸吸吸吸吹,演奏的效果是非常棒的。整首曲子的技术变得简单了,而且演奏效果更接近小提琴的连贯感。
音频链接二维码:
降D大调《沉思》示范音乐
通过以上5个例子,能感觉到,在半音阶口琴上,选择合适的调性是多么重要。我们表演半音阶口琴给观众听,不是给他们展示这个乐器演奏起来有多么困难,而是展示给他们看,这个乐器演奏的效果有多么辉煌。
第六个例子:台湾的朱蒂口琴重奏团,以一曲《尘中之鸟》在2013年德国世界口琴大赛中勇夺三重奏组冠军。这首曲子,改编自伟大的匈牙利小提琴家Roby Lakatos的作品。原曲为e小调,是一个对小提琴而言非常顺手的调,然后对半音阶口琴而言,并不顺手,充满了连续吹吸切换的单个音。于是朱蒂乐团用了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将曲子转成了f小调。
于是,这首曲子的辉煌效果就出来了。笔者可以下结论,假如这首曲子用e小调演奏,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个效果的,因为,音与音之间连不起来。
视频链接二维码:
f小调《尘中之鸟》视频
F小调,这里需要重点介绍,因为这是笔者最偏爱的调,因为,这个调无论在和声小调还是旋律小调的情况下,都非常好吹:
和声小调(半音阶口琴吹气最多的调,只有一个吸气音)
吹 吸 吹
45b6 b7 1b23
旋律小调
吹 吸 吹
45b6 b712 34
任何小调的乐曲,只要在F小调上演奏,都会非常舒服,非常连贯,同时又可以轻易奏出高速复杂的乐句。
以下是笔者原创的音乐,一首F小调的爵士布鲁斯,大家可以听到,在F小调上,任何快速复杂的即兴乐句,都可以轻松吹出来:
视频链接二维码:
F小调《Neverland Blues》示范音乐
(四)
刚才提到过,半音阶有G A B D E五个大调以及他们各自的关系小调(e #f #g b #c)是不好吹的,有些朋友就会问,那我们遇到这些调应该怎么转调?
很简单,刚才提到过,遇到这些调,往上或者往下一个半音转调,即可
例如
G转成Ab或Gb
A转成Bb或Ab
B转成C或Bb
D转成Eb或Db
E转成F或Eb
小调同理。
可能会有些朋友问,原来半音阶口琴的限制那么大啊,这真是个有缺陷的乐器。
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并且,妄自菲薄。事实上,几乎任何乐器,都存在难演奏的调和容易演奏的调。
比如小提琴:由于四根弦是G D A E,于是,它天然的就适合拉这几个音为主音的大调和小调,D大调、A大调、E大调、G大调,因为这几个调可以大量运用空弦,所以音效很好,而且指法很顺手。大家发现没有,小提琴最擅长的调,恰好是半音阶口琴最不擅长的调!
比如双簧管:笔者学了20多年的乐器,并且目前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担任双簧管教师,一直活跃在古典乐的舞台上。在这个乐器上,Db E Gb Ab B调是不好吹的,原因是,双簧管的#1到#2指法,不容易按,这几个调,都存在#1和#2。在不同时出现#1和#2两个音的调上,双簧管的指法是非常顺手的。所以双簧管主流作品里面,C D Eb F G A Bb调的,极多。
比如长笛:波姆体系的指法,演奏升号调很顺手,演奏降号调不那么顺手。
比如,单簧管,很少有作品会超过3个升降号,因为这个乐器有降B调和A调两种规格,一旦遇到超过3个升降号的乐曲,只需要换乐器即可。所以,造成了学单簧管的人,几乎不会练习3个升降号以上的乐曲。
比如小号:也跟半音阶口琴一样,演奏降号调容易,演奏升号调不容易。
其他所有乐器同理,都有很顺手的调,也有不顺手的调,有演奏起来效果很辉煌的调,也有演奏时听起来很别扭的调。
只有一种乐器,不太存在这个现象,就是钢琴,所以,钢琴的别名是“乐器之王”。
(五)
所以大家在听古典乐的协奏曲或者奏鸣曲的时候,会发现,作曲家给小提琴写的曲子,基本都是D大调,A大调,G大调,d小调等等。贝多芬 门德尔松 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有三个都是D大调,一个是E小调(G大调的关系小调),这,真的只是一种巧合吗?并不是。
为什么不给小提琴写降E大调、降D大调、F小调呢?因为这些调小提琴演奏起来,不仅技术困难,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小提琴的主流作品里,是绝对不会出现降E大调、降A大调、降G大调这类降号调的。
又比如,大家听小号的各种古典协奏曲,是不是永远都是降B调、降E调、F调?有没有哪个作曲家给小号写一个A大调的协奏曲或者G#小调的奏鸣曲呢?答案是,主流作品里面,没有。
很多音乐爱好者,甚至很多研究音乐的人,会根据表面现象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作曲家写作这些器乐独奏曲的时候,会考虑“调性色彩”,例如D大调是“明亮的,降E大调是“雄伟”的,G小调是“忧郁”的,B小调则是“妩媚的”,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乐器独奏乐曲,想表现什么情绪,就会用什么调。
事实上,这种想法,本末倒置了。
作曲家给独奏乐曲写作品的时候, 是优先考虑这个乐器最适合演奏什么调的,例如小提琴不适合演奏降E调,双簧管不适合演奏降D调,作曲家就会避开这些调,而在它们擅长的调性上创作曲子,这样,演奏效果好,而且技术不难,易于传播。
在器乐独奏作品里面,所谓的“调性色彩”论,根本就是个伪命题,这个并不是作曲家们创作器乐独奏曲时首先考虑的内容。
(注意:以上仅仅针对【器乐独奏曲】范畴,并不讨论交响曲作品。)
(六)
搞明白了这个概念后,我们再回到半音阶口琴。历史上有很多半音阶口琴家,会演奏一些小提琴和长笛作品,而且基本上都用原调来演奏。上文提到过,小提琴和长笛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升号的调,而半音阶口琴并不擅长这些调。
用原调演奏这些作品,这不正是用半音阶口琴的短处去挑战其他乐器的长处吗?
正如,裁缝给一个人量身定做的衣服,是完美的契合他的身材的,换一个人穿,这件衣服就不合身了,不但行动不便,还会将身材的短板暴露无遗。
作曲家为小提琴或长笛的特点写出来的乐曲,是完美契合该乐器演奏特点的。半音阶口琴照搬过来演奏,在自己不擅长的调性上,跟最擅长此调的乐器竞争,一言蔽之:以卵击石。
半音阶口琴的广告词是“一把口琴可以演奏出12个音,12个调”,许多琴友就将这句话奉为真理。殊不知,可以演奏,并不等于擅长演奏。根据前文得出的结论:半音阶口琴不擅长演奏GABDE这五个调。并不是不能吹奏,而是不擅长吹奏。
所以,大家才会诟病,为什么有些古典半音阶口琴移植别的乐器的作品,听起来那么生硬,并没有原版的乐器演奏得动听。归根结底,没有移植到合适的调性上。
假如,有一首小提琴的D大调古典音乐作品,我们改编成降E大调或者降D调,不但吹吸切换变少了,而且关键位置的tr音也可以很容易做出来,因为D大调的奏鸣曲作品里会有大量的3tr 2和7tr 6,其中3tr需要快速吹3 #4 3 #4,7tr需要快速吹7 #1 7 #1,很难,而且效果也不连贯。
如果我们转到降E大调,这些tr就变成了4545和1212,如果转到降D大调,这些tr就变成了b34b34和b7b71,都是非常容易做出来的大二度颤音。
扬长避短,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真理。玩乐器当然也是如此。半音阶口琴立足在乐器之林,靠的就是发挥自身擅长的特点,巧妙的避开自己短处。如果继续默守陈规,用那五个不适合的调性强行演奏,只会白白浪费半音阶口琴的性能。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布鲁斯口琴,实际上也可以一把琴演奏十二个调的音乐,美国的布鲁斯口琴大师Howard Levy已经把这方面研究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但是为什么大家仍然愿意用二把位和三把位演奏布鲁斯?为什么大家仍然愿意在面对不同调的曲目时,换不同调的口琴来演奏,而不是只用一把C调布鲁斯口琴应对?
因为,表达音乐,合适的演奏状态,是最重要的,强行跟乐器过不去,选择一个困难的方式去演奏,事倍功半。
半音阶口琴也如此。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觉得,原调才是原汁原味的,转调演奏,是为了降低难度而做的事情,是一种逃避。
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会用本文的第一句作为解答:
“作为器乐演奏者,要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演奏乐器,是为了让听众感觉这个乐器演奏起来很费劲,还是为了让观众感觉这个乐器演奏起来效果很辉煌?”
(七)
问:是不是一旦见到G A B D E的曲子,就一定要转调?
答:基本上是的。当然会有例外情况,比如一些曲子,虽然开头是G A B D E调的,但是中间有很多转调的情况,有可能转调之后,其他地方就变得难吹了。所以有时候要具体分析。但是,只要遇到调性单一的曲子,一律转调。
问:是不是只需要重点练习那七个调,剩下的五个调就不用练习了?
答:也是,也不是。这七个适合的调,当然要重点练习,因为这是展现半音阶口琴灵魂的调,是最能表现出半音阶乐器性能的调。然而,剩下的5个调,也要大量练习,因为,我们练习的目的,除了演奏曲子,还要做到“技术无死角”,所以,归根结底,每个调,练习的时候都要重视。笔者也是因为长时间大量练习12个调的音阶以及练习一首曲子转12调,才发现了这个“五调不适”规律。
问:发现一个曲子不适合口琴演奏,应该如何转调?
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写出来,这个需要花一定时间,但是一劳永逸。有些朋友可以直接在脑海里转调,这是乐感好的表现,要珍惜自己的才能。
伴奏转调的话,推荐amazing slow down软件,效果很好。
问:爵士音乐领域,是否也存在着容易的调和困难的调?还是对12个调一视同仁?
答:爵士乐当然存在着容易的调和困难的调,或者说,常用调和非常用调。别看爵士乐里面的即兴乐句很复杂,实际上,大家玩得最多的,都是Bb F Eb Ab调,因为,对于萨克斯和小号手而言,这几个调是最顺手的。说到这,我不得不感叹一下,半音阶口琴真的是天生的爵士乐器!这几个调,恰好就是半音阶口琴最适合的调!
爵士乐即兴的时候,只要在合适的调里面,半音阶口琴是可以跟任何管乐器并驾齐驱的,因为吹奏快速的乐句并不困难。所以,在爵士乐演奏中,我是基本不会碰那5个调的。
还是那句,你是想展现给观众看的,是你的乐器演奏起来很费劲,还是你的乐器演奏起来效果很辉煌?
以下是笔者参加2017年德国特罗辛根世界口琴大赛夺得半音阶爵士组世界亚军的曲子《Night and day》,是一首降E调的爵士标准曲。大家可以听听,里面的即兴乐句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大部分萨克斯了。如果定调成E调或者A调,肯定无法做出这些华丽的乐句:
降E大调《Night and day》示范音乐
问:如果遇到实在没办法转调的情况(伴奏没办法转调,歌手不愿意转调,听众不允许转调,唱片公司规定必须用这个调),该怎么办?
答:这个很好解决,只需要换不同调的半音阶即可,据我所知,和莱的270、cx12,铃木的scx、天狼星系列,都有不同调的12孔半音阶口琴。
笔者自己就有D调的270和B调的cx12。对于笔者而言,一把B调的半音阶,足够应付这五个调了!因为G A B D E在B调口琴上,分别是Ab Bb C Eb F,都是最顺手的调。至于D调的口琴,笔者是用来演奏布鲁斯音乐的,因为,布鲁斯因为经常会出现E调,而D调的口琴,只需要吹D调,就是E调了(D调是半音阶口琴布鲁斯的常用调)
问:7个调里面,有没有难易之分呢?
答:当然有,对于笔者而言,大调降B最简单,小调F最简单。因为,前者基本都是吸气,后者基本都是吹气。
问:会不会有一些音乐,是转成了这7个调之后依然很不好吹的?
答:当然会有,比如一些无调性音乐,以及一些古典乐曲里面的大跳进乐段。对于大部分我们平时演奏的音乐而言,选择适合的调性,的确可以降低技术难度,同时效果变好。毕竟,我们接触到的99%,都是调性音乐,都是建立在大调和小调的基础上的。
(后记)
我时常跟朋友、学生、同行们说,我们选择了口琴,口琴也选择了我们。我们是口琴行走的名片,每一次我们在公众场合演奏口琴,都代表着口琴的形象,人们听到我们的演奏,都会在心里给我们的演奏做出评价。而我们也会影响到一些人,在他们心中种下关于口琴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
假如我们一直在困难的调上演奏,就会给别人一种“口琴吹起来很费力不讨好”的印象,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口琴失去了兴趣,因为听音乐,是要享受音乐,而不是频繁地替演奏者捏一把汗。
假如我们一直选择适合的调演奏,不但技术轻松,而且效果绝佳,慢慢地,可以影响身边越来越多人爱上口琴。
笔者从2013年2月28日开始学习布鲁斯口琴,从2014年8月开始学习半音阶口琴,苦练这几年,从2014杭州亚太布鲁斯口琴冠军,到2017年德国世界口琴节半音阶口琴亚军,不能说小有成绩,也可以说,基本达到了自己当初的预期。这些年,一直不忘初心,时刻想着:如何让更多人,通过我的琴声,爱上口琴,学习口琴,继而深入了解口琴,让这个神奇的小乐器,成为更多人的心灵寄托。
所以,笔者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演奏乐器,是为了让听众感觉这个乐器演奏起来很有费劲,还是为了让观众感觉这个乐器演奏起来效果很辉煌?
——龙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