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音乐会的鼓声

2023-05-10 14:56:27

            


自从上了大学,就是师院这小小的学校,却也有周末音乐会,专题歌舞晚会。也可以看歌剧舞蹈,很是方便,但是也几乎不怎么去。偶尔碰见路过,也是稍微驻足观看跳舞之类的,只是听听他们唱流行乐。

     

刚刚开学的时候,课都不是很多。我就去教务处网上找来历史学的课表,准备去听听。刚好老师讲到史前文明部分。教授问大家现在现在的文明究竟是什么文明?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教授微笑说是“洞穴文明”。社会的大部分人都躲在高楼大厦的“洞穴”里谋生,外面是人欲横流的物质洪水,我觉的这个解释真的绝妙。

        

搬到宿舍后,开始适应集体生活。感觉也有了洞穴的感觉。看门大爷彪悍,天天守在门口,防着女生或者闲杂人员入内。宿舍里储藏着许多食物,寝室有男同学买个几箱泡面,米线,像原始人一样备粮,一床被子裹在身上倒像是要冬眠了。我有些厌恶宿舍内沉浊的空气,暖暖的空气中漂浮着各种淡淡的味道。和犬一样,将往事贮存在嗅觉的讯息中味道让人勾起很多不愉快的情绪。


        

要不就上街吧,在生活的空气中游泳。可是真正到了街上,门口车水马龙,交通倒是很方便。滴滴打车,公交车,出租车都是近在咫尺。信江边上满目的陌生人,路边小摊上烧烤的焦油味,中心广场里让人眼花缭乱的服装…………都使我的双脚朝着师院的方向走,还是回来的好

        

只有偶尔花店前,我总喜欢驻足。花铺淳氲浓香会在周围四处泛滥。最普遍的莫过于康乃馨和铃兰的清甜馥郁。仔细闻去,还带着点微茫的草气,,有六片裂痕。站在旁边等有微风吹来的花香,倒像个傻子似的。


         

星期五下午倒是没课,我总是去听汉语言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下课早,我也就懒得走,就在教室里自己看看书,写写东西。敞开的窗户可以望见周末音乐会的露天剧场。几乎每个周五的下午都会有一场音乐会。节目是经常换的,因为主办的学院不同铜管乐,摇滚乐,清唱,重奏,还有变了花样玩的歌曲大串烧有些时候靠在椅子上听,便看书边听,带点零食吃着东西听,感觉和贵族差不多了。


        

但过了好几个礼拜,我就已经有点讨厌每次坐在那自习时听到的声音了。不想再过“贵族”的日子。心情烦腻时,偏偏有着柔肠百转的歌声。想要安静时,偏偏是火爆节奏的摇滚撞击我的耳膜有时候,秋雨沛然而下,我开心,让你还演!

        

可惜哪里有那么巧,每个星期五下午都有雨。只能时候一到,就把窗户关上,自己戴上耳塞听自己的音乐和它“抗衡”。奇怪的是每次抱着这样心态的时候,也就听不进去什么音乐了。可能也是做事如果不能出自真心就不会得到真正所应有的快乐吧!

         

某个星期五下午,在自习室里读《宋史》。才翻了几页,赵匡胤的黄袍刚披上,柴氏子孙的血还没干,音乐会的声音又渐渐传了上来。看着碧蓝无云的天空,是不能下雨了,窗户已经关紧了,窗帘已经拉上了,没有别的办法了…………只管自己写吧~乐器慢慢上来了,架子鼓,大提琴,摇滚。不怎么搭配的乐器……只管自己读吧……


       

终于还是读不下去,那架子鼓,单是鼓声,开始徐徐而来,慢慢的变得急促,更加急促。忽高忽低,又开始翻腾,像是大江大浪拍打岸礁,恣肆狂虐,石破天惊,稳稳推入………又慢慢加快……回到严峻的持续声,不急不缓,不徐不疾。好像要永远敲下去,敲下去……没有加快,没有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只有唯一的节奏。好像只有微微迷茫的变化,是偶然的出奇的敏感,才能感觉到旋律的变化。变快了,越来越快,更快,快到不像是人在击鼓。这鼓声否认了旋律,音性,音色。它似乎唤醒了人一直沉睡的,淤积的,荒芜的原始因素。


我脑海中忽然浮现了一幅画面,那个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的鼓声似乎能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点敲碎,不容迟疑,不可方物,好像鼓声本身就能把空气中的每一粒分子击得粉碎……

         

那声音把我唤回千年以前,日月光华,日复旦兮,滔滔泛泛之间。

唤回六朝寒烟衰草凝绿,唤回魏晋高士竹林论节气,唤回雄汉盛唐掷地做金石。

唤回宋朝的文化正在盛开的时代像汴京的牡丹一样妖艳。

苏轼正是壮年,欧阳修的墓土犹新,黄庭坚周邦彦的灵感犹畅。

        

我猛然推开窗户,手里的笔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可是还是迟了,鼓声已经在和其他乐器的激战中渐渐娇憨喘息,鼓声慢慢息去。我心里发急,欢呼啊!怎么不鼓掌啊!这掌声怎么这么轻啊?把架子鼓抬起来啊!摔得粉碎,谁叫他敲得这样好!


         

是我过分激动了,掌上渐渐剧烈地激烈起来,吆喝声……我看不见那鼓手,窗户的一大半被高大的香樟树挡住。掌声渐渐息弱,下一个节目上了,天慢慢也暗了下来,人影幢幢,看来音乐会是快散场了。

       

我有些懊恼,伏在窗口。开得有些迟了,都没完全听清楚他的演奏。还能听见这样的鼓声吗?这是哪个学院主办呢?什么时候还有一场呢?

     

我怎么遗憾得像个被遗弃的人一样?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过鼓声,然而这个鼓声是怎么了?一次的鼓声就能让人迷乱得如此可怜?


我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伤。但是人却是一根导管,快乐流过,悲伤流过,导管还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导管才会破裂。


            

他肯定是个幸福的人,可惜我分不分他的幸福。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杂事就争先而起,杂事是什么呢?要是知道杂事是什么,那就不叫杂事了。有些事还没做,一定要做的,有的事做了,没有做好……

         

生活总让你时时刻刻不知道如何是好.


-----------------

-END-

欢迎留言,跟作者沟通互动 


更多人还在看

新闻媒体人究竟该做什么?/当我登山时/把记忆掰开揉碎:《明月几时有》寒山寺的钟声/《芳华》:幻灭的理想主义/一位算命先生的故事/我对一些人“西学东渐”的悲观/当夜晚屏住呼吸/江湖原来梦一场/读书是一辈子的缘分/回顾宋朝,完成历史/禅宗悠悠入梦来/独家成熟-给我十次青春也不换/周末音乐会的鼓声/浮生一世梦红楼(序)/荐书/禅的行囊/千古一明月,曾经照几人/荐书/美妙的琥珀里桎梏着一只飞虫/春风沉醉的下午/晚诗/晚诗/晚诗



 

       

微信号:肆语新说

长按、关注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图片来源:网络

文/ 叫我苏涛

责任编辑:书涛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