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问: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乐器法学习不那么枯燥??
答:首先,我要武断地说:脱离配器法的乐器法学习,很难不枯燥!
实际上,每个初学作曲的学生都会有乐器法学习的体验,比如,考前学习中进行钢琴曲写作练习必然会涉及钢琴的构造、发音原理的内容,这些体验可能是今天学习乐器法的感性基础,起码可以说初步领略过乐器法对音乐写作的重要性!我不主张在配器课程中强行进行阶段性纯粹乐器法内容的讲授,而开课伊始便通报大家:本课程将以配器法教学带动乐器法学习。配器法教学力图培养大家对管弦乐音响的兴趣和制造音响的相关技能,乐器法为乐队音响制造提供技术前提。如果我们把配器的音响趣味与乐器的音色、音区、特色指法与弓法捆绑起来,想必乐器法的单调枯燥感会不翼而飞的!这样看来,乐器法太重要啦,你们大家不可因枯燥而疏离,要尝试着让其变得有趣起来!这里不妨给一些建议:
1.
自制专项乐器法工具卡。将常用或所有乐器的音域、音区划分、禁忌提示等汇集一体,随时待用。
2.
通过独奏曲写作实践掌握乐器的基本性能。最好是每个乐器组各选一个乐器进行一些尝试。还可以搜寻各乐器的中、高级程度的练习曲教材,在表演专业学友的讲解下深入了解其演奏技法及乐谱书写样式,针对性地将演奏技法融入到你的“独奏曲”中。
3.
完整阅读、研析、归纳(甚至抄写)总谱中的某一个乐器的所有内容,深究这个乐器所有的乐谱形态、专用演奏符号,尽可能做到“彻底地”了解这个乐器在乐队中的运用(当然包括乐谱的写法)。
4.
整体观察乐器法教材的目录,找出管弦乐器性能的共性内容(如音域、音区等)和共性特征(如所有乐器的中音区发音自如等)。这个工作的直接成果是写作中涉及所有的乐器的中音区时,你不必顾虑是否要翻书或打电话问老师。
问:我们对圆号的反应是“既爱又怕”!在平时的音乐听赏中,圆号常常有极其美妙的音响表现。可是在配器学习中,圆号的记谱让我们感到茫然!通常要投入数倍于其他乐器的学习时间,是否有更便捷的途径来掌握圆号的记谱?
答:这要先分析一下
“既爱又怕”的反应本身。“爱”的是圆号的运用结果,可以暂时避开不讨论,在此仅仅针对“怕”给予解答。
圆号客观上存在旧式和新式两种记谱方式。
旧式记谱方式,指的是在高音谱表高五度和低音谱表低四度记谱。(见图片1)
图片1.
作为移调乐器的运用,圆号在这里除了与实际音高的技术转换之外,还要有一个无实际音阶内容的“空八度”区域需要我们予以剔出。这一点即便是有经验的作曲家运用时也是会耗费一点时间的,何况初学者?
新式记谱方式,指的是任何情形下,一律用高五度方式记谱,(见图片2)
图片2.
我建议:
先弄清旧式记谱为学习所用;使用新式记谱为创作所用。
弄清旧式记谱至少有利于阅读传统音乐总谱;而进行配器技术学习和乐队总谱写作时可以采用新式记谱。由于国内现有的配器法教程中并未普遍明确这样提倡,因此有必要在此做一个提醒。其实五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点有足够的认识,下面提供一些采用新式记谱的可信性资料:
资料1.(萬葉書店1953年出版 豐陳寶譯 朱建、吳佩華校訂) 英国作曲家戈登·雅各著《管弦乐器法》第四十页有这样一段话“在以前寫在低音譜表裏的音比實際需要的音高要低四度而不是高五度。這種寫法不合常情,現已逐漸廢而不用了。學者寫法國號的音樂時,不論是高音譜表或低音譜表都要比所需要的音寫高五度。不過在旧制尚未完全废弃以前,我們還是應該把法國號樂譜中的這一點加以口頭說明”
资料2.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 (法国)柏辽兹原著;(法国)维克多改写;(苏联)罗加尔-列维茨基编译补充;金文达译,《现代乐器学》第136页片段摘录:
“假若第一法国号用G谱号演奏,第二法国号用F谱号演奏,那末这种同度听起来好似与记谱呈八度关系。下面这种记谱法简直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不把F谱表作为G谱表的自然的延续呢?”(见图片3)
图片3.
资料3.当下著名音乐作曲绘谱软件《Sibelius》的圆号移调转换功能全部以高五度记谱。下图是圆号的C调音阶高五度记谱和实际发音。(见图片4)
圆号的记谱与移调等问题相对复杂,将其简单化有利于音乐创作和演奏。这一点我曾与圆号演奏员沟通过(北京中国爱乐乐团的唐兵先生、武汉音乐学院的孙飞先生),他们一致表示新式记谱不会给演奏带来麻烦,再说排练中一个移调动作就解决了全部问题,何乐而不为?坦白地说,起初我也是费了不少精力的,好在乐队的圆号手修养极好,从来没有“骂”过我!
问:我们常常听到关于“配器法”方面的一些专业词语,比如“管弦乐法”“管弦乐法原理”“管弦乐配器法”“管弦乐队配器法”“乐器法”“乐器学”等等。我们如何理清这些不同词语之间的关系?
答:配器法涵盖所有不同类型乐队的配置技术。如管弦乐队配器法、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小乐队配器法、电声乐队配器法等等。无论哪一类型乐队的配器技术都含有乐器法和配器法两项内容。“管弦乐法”“管弦乐法原理”“管弦乐队配器法”“管弦乐配器法”特指西洋管弦乐队的配器技术和相关的乐器法内容。而专门的乐器法主要包含乐器历史沿革、乐器构造、发音原理和演奏技术等内容,不会涉及深入的配器法内容。
无论哪一种乐队的配器技法,其原理是相通的。配器法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一门作曲技术课程,因此学习掌握其基本技术和写作要领是大前提。如果某些专业词语间的关系一时不甚明了,并不影响技术学习,暂且不予纠缠。至少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问:老师,站在个人自习的角度,如何把握配器法学习的重点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起步阶段应该掌握弦乐组的写法。接下来可以对木管组、铜管组进行单项练习。最后在进行完整乐队的配置练习。一般而言,弦乐队配器技术是管弦乐队配器技术的基础,因此这个阶段的学习是整个配器技术学习的重点。弦乐队有五个基本声部,其音域从E1—e4,几乎相当于整个管弦乐队的音域。弦乐组在演奏技术、音乐表现和音响方面有无限的可塑性。在学习练习时我们甚至可以尽情地将弦乐队假想成管弦乐队,一旦引入管乐器、弹拨乐,抑或是打击乐器,常常可以将我们的弦乐队的“假想”内容通过重叠、拆分等手法完成(当然,管弦乐队的配器技术并非全是这样)。你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学习投入量。如果你曾学习过小提琴或者曾经就是一个弦乐演奏员,那么你可以花更多的力气去揣摩弦乐队的音响妙用;如果对弦乐器是两眼一摸黑,我想你的重点必须是最基本的乐器法内容呢!
配器技术的学习方法多数情况是依靠授课老师的教学智慧,合适的时候提供合适的习题作业引导大家获得技术能力。因此,我理解你所问的“学习方法”是自学方法。即便是自学方法还是要围绕老师的训练方法进行个人化创意,这样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目前至少有不同阶段的四种有效学习方法:1.钢琴谱改编;2.总谱缩编还原;3.单项技术练习;4.管弦乐创作。
“钢琴谱改编”是通行的方法,你们可以依此的启发而想出一些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比方说,选择一首你所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作品,同时搜集其钢琴谱、乐队总谱以及与此同步的音响资料,反复聆听,仔细深入地观察分析钢琴音响资料中的“乐队语汇”、总谱与钢琴谱之间的互换关系以及钢琴谱转换为乐队谱的“材料增删”和“直译”“意译”因素。
“总谱缩编还原”是一种周期较长的循环练习方法。不少同学都有操作电脑软件的条件和能力,用软件将总谱片段或全部缩编为钢琴谱,然后如同闭卷考试一样将钢琴谱还原成总谱,最后分别对照作品音响和总谱,检验和归纳个人的技术收效。
“单项技术练习”更多是配器课程特别设置的关键性技术练习。如“铜管乐的排列技术”“弦乐器的音色变化”“织体错落技术”“为旋律编写乐队谱”等等。由此,同学们可以针对性地搜寻和制作技术卡片。一方面这个练习动作可以促使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对日后创作积累可靠性音响依据并能有效规避失误。
“管弦乐队写作”是最高阶段的练习。直接的写作经验可以从前面的三项练习中获得。从“钢琴谱改编”中获得经典作品的结构完整性经验,促进目前的管弦乐队写作的整体构思的完善程度。从“总谱缩编还原”和“单项技术练习”中获得音响构成的经验,激发个人的乐队音响想象力。
从实际出发,你们也许没有精力和时间投入这样完整全面的练习,这并不危险。就一种方法不断深入、深化地练习和钻研,同样有希望成为配器能手的!
问:在学习和作曲实践中,我们时常感到困惑和苦恼。做练习时,我们很难判断自己的配置方案是否合适,尤其是遇到需要声部分配的时候不知所措。另外,在排练个人的重奏曲或合奏曲时,音响效果离自己心里的预期有很大的落差!要么很零散;要么声音发干!
答:你的问题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你对多乐器的结合有音响上的要求和主动判断的意识。而且,我还要肯定地说,你的这些感受是学习过程中的自然反应。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配器技术本身就是一项项的经验“累加”起来的。也就是说,你正处在某一个技术的掌握和积累之中!或者说,你正处在技术成长的临界点!不过,我还是可以正面回答你的问题。你的反应与我在课堂上曾讲过的“音响平衡”和“织体结构”内容相关。针对你的问题我试着逐个解答:
l“做练习时,我们很难判断自己的配置方案是否合适”
多乐器声部相结合时,理想的音响要求是各自音色依稀可“见”,即能够体现出声部的清晰度。如下例,一个四声部音乐片段,以一、二小提琴八度重叠旋律声部,大提琴、低音提琴八度重叠担任和声低音,而中间的两个和声支撑声部由中提琴分奏担负。经过这样配置后,中提琴天生的“弱势”被夸大了,显然会导致音响的失衡。
l “尤其是遇到需要声部分配的时候不知所措”。
如果继续上面弦乐组的配置,以管乐器组的重叠获得更大音量,那末内声部的“弱势”进一步夸大。整个乐队会形成“响”而“癟”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不难,首先把弦乐组的声部配置打理好,让第二小提琴分担中音声部,中提琴的弱势问题得到解决。解决了声部的合理分配问题,再按管乐器高、中、低性能予以重叠,最终获得丰满、宽厚且响亮的乐队效果已是预料之中的事!这种判断力通过现有的理解力是可以获得的,不需要乐队试奏,否则,成本就太大了!
既然提到声部“重叠”,这里还需要补充强调一下:只要对同一个音乐材料进行重叠配置的时候,音响平衡问题就会显现出来。重叠技术包含“双重叠加”和“多重重叠”。“双重叠加”如一段曲调由小号和圆号齐奏;或小提琴之上增添单簧管等等,“多重叠加”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增添声部。管弦乐的起伏常常需要重叠手法推动音乐,而声部的平衡配置至为关键。否则,声部失衡带来的音响流动如同变形的车轱辘而缺失平滑感。
平衡的内涵极其简单!理论上讲,管弦乐队总谱中各个谱行间的音量是大体平衡的,通常以一只小号为单位去对应各个谱行,也就是说,在同样的音乐材料、音区、力度、速度条件下,一只小号的音量相当于任何一个其他乐器谱行的音量。虽然从总谱的上端往下可以依次列出公式,但我认为记住两支圆号等于一只小号最为重要和实用。在实际配器中,相关声部各干其事,如有新的声部加入,予以关注或采取削弱、抑制手段进行处理。
l “在排练个人的重奏曲或合奏曲时,音响效果离自己心里的预期有好大的落差!要么很零散;要么声音发干”!
音响效果零散、干涩的原因与缺少持续性音响材料有关。你可以试一试,用音乐软件抄写一段经典音乐片段,然后将所有的持续性音响材料隐藏或删除,试听一下音乐效果,此刻不难发现,织体一旦缺少持续性音响材料,音乐必定会呈现零散、干涩的效果。
音响效果零散、干涩的原因与缺少持续性音响材料有关。你可以试一试,用音乐软件抄写一段经典音乐片段,然后将所有的持续性音响材料隐藏或删除,试听一下音乐效果,此刻不难发现,织体一旦缺少持续性音响材料,音乐必定会呈现零散、干涩的效果。
问:持续性音响材料是持续音吗?
答:不仅仅是。持续性音响材料包含了持续的单音(习称“长音”),还有持续和弦、持续音型、持续节奏等等。
问:“持续性音响材料”理解起来有些畏难反映,我们该从哪里入手学习掌握这项技术?
答:至少从以下几个途径:
途径一:从经典作品中领略“持续性音响材料”的音乐性表现和技术构成,前者更为重要。当我们体味到“持续性音响材料”的不同形态、结构呈现出的音乐形象的时候一定会热血沸腾而跃跃欲试!这里介绍几个例子:
例1: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第一乐章夜之前奏曲第三段(图片6)
图片6
上例中定音鼓、圆号、大军鼓、长号分别以持续音进入。这些持续音的出现是在流动的持续音型条件下的补充,其目的更多的可能是音响上的趣味性修饰,所以,可以把这个手法总结为“音响性持续材料”或“音响性持续音”。
例2: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水星·飞翔之神》总谱第53页 III——V段(双钢琴缩编)
图片7-1
图片7-2
图片7-3
图片7-4
图片7-5
在上面的一组图例中,除了担任主题的声部和竖琴以外,伴奏声部持续性材料分别从一只圆号→一只单簧管→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三只大管→四只大管、四支圆号→木管组、圆号→部分木管、部分铜管、低音提琴……直至构成一次由单音持续到复音持续的“和声性持续音响材料”(或者称为“持续和弦”“和声长音”)全过程。
在上面的一组图例中,除了担任主题的声部和竖琴以外,伴奏声部持续性材料分别从一只圆号→一只单簧管→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三只大管→四只大管、四支圆号→木管组、圆号→部分木管、部分铜管、低音提琴……直至构成一次由单音持续到复音持续的“和声性持续音响材料”(或者称为“持续和弦”“和声长音”)全过程。
例3: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第一乐章“夜之前奏曲”中,贯穿全曲的极为醒目的是一个级进下行的音阶式四音列(FED##C) 音型。
这种“持续音型式音响材料”在这里不仅是乐队音响构成的灵魂,也是“夜之前奏曲”音乐意境刻画的关键!
例4:与“持续音型式音响材料”有相同功效的还有“持续节奏式音响材料”。拉威尔的《包烈罗》舞曲和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火星·战争之神》中的固定节奏型简洁鲜明,技术构成及其单纯,但所获得的音乐效果是惊人的。这也应验了前辈们常常启迪我们的一句名言:以最简洁的手法获得最佳艺术效果。用通俗的生意经“花小钱办大事”来作比喻或许不合宜,其事理是一样的。
途径二:用软件抄写名作(或片断)做材持续性音响料剔出试验,从中获得技术积累。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
途径三:钢琴曲改编练习中,抓住“踏板音”。类似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持续材料的钢琴踏板音显而易见,但许多钢琴乐谱织体,如这样的踏板音是隐密的,更有一些钢琴谱的踏板音靠我们去假象和判断,甚至是根据音乐和乐队音响的需要去“淘”。
途径四:掌握“持续性音响材料”的应用,从持续节奏、持续音型的音乐表现入手。虽然持续性音响材料类型丰富,表现复杂、形态多端,但“持续节奏”“持续音型”由于音乐形象容易把握,技术构成简洁而容易上手。结合你们的作曲实践,在实际写作中用音乐形象带动配器技术的应用是再好不过了!
需要提醒的是,“持续性音响材料”的应用讲求合理得体。虽然“持续性音响材料”可获得乐队音响的融合度、饱和度、浓度、密度、强度等效果,避免音响的干、涩、散、软。但是,滥用会招致音乐的恶性效果。把“融合度”置于不恰当的状态,可能是音响的混浊、拖沓;把“浓度”做过分了,可能会使音乐生机陷入生硬、呆滞。比如:一个嘹亮的号角用于表现“领喊口号”的形象是不容(拖泥带水的长音)干扰的,继而表现“众人迎合”的时候,鼓、号齐鸣岂不更能助兴!
需要提醒的是,“持续性音响材料”的应用讲求合理得体。虽然“持续性音响材料”可获得乐队音响的融合度、饱和度、浓度、密度、强度等效果,避免音响的干、涩、散、软。但是,滥用会招致音乐的恶性效果。把“融合度”置于不恰当的状态,可能会使音响混浊、拖沓;把“浓度”做过分了,可能会使音乐生机消失而陷入生硬、呆滞。比如:一个嘹亮的号角用于表现“领喊口号”的形象是不容(拖泥带水的长音)干扰的,继而表现“众人迎合”的时候,鼓、号齐鸣岂不更能助兴!
我一向认为配器法学习的难、易取决
(图片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