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看点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外滩艺术教育群讲座的第1讲。上海交响乐团品牌中心副总监、资深音乐人方蕾老师从孩子的钢琴教育入手,深入讲解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古典音乐教育。学习古典音乐应该做什么准备?孩子日常练琴有什么小窍门小秘密?家长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才合适?方蕾老师和大家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讲 | 方蕾 编辑 | 李论
整理 | 乔妈、金鑫、音之音乐
我们讲座的题目是《孩子学钢琴,学的是什么》,这是外滩教育给我的一个大课题,那么我想就这个钢琴做一个切入,然后能比较深入地聊一聊我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再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因为我觉得学习钢琴是艺术教育中非常基础的一块,但也并不是我们艺术教育的全部。钢琴教育目前在中国包括上海等城市都发展得非常快,那么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来学习钢琴甚至是西方的古典音乐呢?另外,在学习中又有哪些是家长需要注意和配合的呢?
这几年我自己的孩子也慢慢步入到学习古典音乐最好的年龄,所以我也开始尝试对他的艺术学习做一些合理的规划。因为之前自己经历过,所以也希望在对他的学习规划上面,避免一些比较主观的、不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些东西,就是说要有合理的规划。在这里呢我也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孩子,不管是多大年纪的孩子都能够来学习艺术,学习乐器,也希望大家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我们的艺术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本身。
首先我想有一个命题就是《什么是古典音乐》,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的一个分辨。“古典音乐”这个词是来源于英文的Classical和Classic,是直译过来的,关于这个词有很多种解释方法,有各种的含义。比如从我们音乐学体系来解释,或者是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解释,它都有很多的引申含义,但在这里不和大家探讨这么深的音乐美学问题,所以只是给它简单地做了一个定义,让大家都能理解这个含义。
因为我们是要学古典音乐的嘛,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古典音乐吗?我们现在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古典音乐,其实是西方世界过去几百年所创作的音乐,当中要剔除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和一些民间乐,因为这些和西方的古典音乐不在一个体系内。古典音乐一般是为了交响乐队、交响乐器组合、键盘乐器、吉他和人声所创作的。那么这个就是通常意义上古典音乐的概念。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孩子学琴、学音乐,这些基本上还是在学习西方古典这个大范畴以内,当然了,学习民族乐器的孩子除外。
大家可以看看这一张PPT。因为我自己是在交响乐团工作,所以就做了一个交响乐队的座位图给大家看一下。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乐器,其实它是我们交响乐队中西方常用的。进入交响乐队的乐器,分这几个大类:一类就是弦乐器,你们可能看到在最前面,面对着指挥的右边和左边都是弦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贝斯,这些都是属于弦乐器的,种类也很丰富,包括我们的低音提琴也有的。
再往后面一排看是木管乐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其中单簧管还分低音单簧管、高音单簧管和中音单簧管。然后再看到的是大管,不过萨克斯管是很少用到交响乐队里面的,所以一般这个乐器交响乐团不会配常备的演奏员。
看完木管乐器,我们再把眼光往后面挪,就是到最后一排靠中间一点,有圆号的地方,这一圈是铜管乐器,主要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号类,因为根据曲目编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乐器,这些就是铜管乐器。
我们再往后看,最后一排靠左边有一个地方,这一大圈有很多乐器,这些是打击乐器,比如说我们常见的定音鼓、钟琴、木琴。然后还有我们偶尔小朋友也会玩过的三角铁、铃鼓还有一些锣、响板这些,都属于打击乐器的范畴;那么另外我们会看到打击乐器前面会有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乐器,这个是竖琴,属于弹拨乐器。因为在很多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包括之后的作品有很多都运用到了竖琴,一般交响乐队里面会配备一到两个竖琴。另外交响乐队偶尔会根据作品不同会有钢琴,但是非常少,一般乐团这个常备编制里面是没有钢琴这个乐器的。
好,讲了挺多了,大家是不是会觉得话题岔得比较远,其实我只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传统的西方音乐当中呢有很多的乐器都是非常有特色,也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考虑合适的时候让孩子来学,因为不一定非要集中在钢琴呀小提琴这些很多人都去学的乐器上,其他乐器也是很有意思。
下面我们可以进入今天讲座的正题啦,就是如何理性地学习古典音乐呢。那么
其实我想说学习一样东西,不管是学习古典音乐还是学习英文或者是学习其他的东西,孩子开始学习运动呀什么的,之前呢我们是要做个学前准备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这些家长给孩子准备学乐器之前是不是会做一个准备,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准备的,那么这些准备其实包括好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学费呀乐器的购买都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这是肯定的。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人力,因为孩子还小,不可能自己去学琴,首先呢需要比较专业的老师的引导,这是第一,第二呢需要大人的陪伴。因为孩子小啊,你去学琴肯定需要接送,需要陪练琴呀,这个也很重要,所以这个人力也要做好准备。
最重要的准备我觉得是心理上的。我想谈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家长,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学琴前树立正确的心态。因为孩子年纪小,学音乐学乐器,其实大多数孩子可能是不懂的,或者是懵懵懂懂,多半应该是家长的意愿或者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大家有美好的愿望,希望从小培养对音乐的热爱,陶冶情操,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情。那其实也是在我们中国人满足了温饱生活的要求以后,更高的一个精神层次的追求。这个大家要记住,学习不是投资,不是说投入了多少金钱,多少精力,多少财力,我一定要收获相应的回报的。家长一定要把这个心态处理正确,才能够今后陪伴孩子学琴。
第二个我觉得要准备好的是家长和孩子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这个可能在学习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这是通用的道理。因为学习音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在跨了国界跨了文化的背景下,其实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长跑之路,特别是你要把它作为专业学习。
说一个亲身经历吧,我记得小时候学琴,无论是刮风下雨,那时候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爸爸是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很多公里以外老师家里学琴,他就算有一点身体的不适也不休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读小学时,下着很大的雪,然后看不清路,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掉到了一个大坑里,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结果爸爸看一下时间还有余量,就很快带着我回家换衣服,我呢换好了就继续去老师家里上课,居然也没迟到。
其实我是觉得相比现在的孩子,会容易请假,因为我当老师我是知道的,功课没练好请假,去旅游请假,朋友聚会请假,身体有了小毛病请假,没练好琴呢可能也请假。如果说学琴这件事情在你们心目中没那么重要,就会随时被其他事情替代的话,以这样的态度学琴,其实是不行的。
那我们说了学前的财力、人力和心理的准备,其他呢我想跟大家谈一下的就是怎么样理智地学习古典音乐的其他一些方面。
我觉得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很重要。因为呢学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实我也很认同的一个教育观念就是:教育是终身的事业。不是孩子在最初的时候给他教育,到后来就不教育了,或者不学习了,不是这么说的。我觉得对孩子学习音乐的时间来说呢,可以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比如说一年我大概是能弹到什么程度,两年我大概是什么程度,比如说这两个月我的学习重点是什么,然后我可能希望学习两到三个月后,比如说考考级呀,参加一些汇报表演什么的。
阶段性的小目标其实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很重要,因为这是他阶段性学习的一个总结。这样他可以把一个很宏伟的大目标切成一个个小的目标,他觉得他自己一努力就可以达到这个小目标,我们达到了以后呢,暂时有个更高的小目标,他努力努力就达到了。否则的话,你给他设一个很大的目标,他觉得我可能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这样的话他自己也会失去信心。所以我认为,可以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
当然,这个小目标不是家长自己想想或者孩子随意想到的一个很宏伟的目标,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与老师进行充分互动沟通。因为对老师来说,他也非常希望与家长进行一个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因为上课的时间其实只有每个星期40分钟、45分钟,但是课后练习的情况啊,然后孩子对待这些作业的一些反馈呀,包括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练琴中碰到的问题啊,都可以与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除了上课以外,课外也可以跟老师进行沟通。切忌的一点是说,我找到了一个老师了,然后我只是付学费,把孩子送过去学就行啦,然后不管啦。那其实这种状况是不行的,老师也很怕碰到这样的家长,把孩子扔给你好啦,我不管了,这个肯定是不行的。
第四点其实我想要提醒家长的是,我们需要关注艺术教育的一个互通性,因为学音乐说实话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音乐,可能不是说我学钢琴我只关注钢琴,我学小提琴只关注小提琴,其他事我都不关注。其实艺术教育更多的是一个环境氛围的熏陶,我觉得一些音乐知识的补充,包括现在上海有很多非常好的音乐会,也有很多音乐绘本,音乐会的欣赏、给孩子阅读音乐绘本,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而不是我今天学谱就只学谱,其他的我都不干。那这个其实是非常非常原始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不建议大家这样来学习古典音乐的。
我就举一个例子,我可能会碰到外地的孩子说,方老师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个专业的老师好不好,我们想到上海来学习,你看怎么样啊?好的我说那我可能可以介绍老师去帮您,听一下看看孩子的情况。我会建议他,能不能这个星期六来上海呢?你们早点来,可能跟老师见面,上个课,上完课以后呢我们今天有什么什么音乐会,非常好,有什么钢琴家的音乐会,你们可以听一下。然后家长就会说:不要不要,我们只要来上课就好,其他什么音乐会不听,跟上课没关系的。其实我是觉得,家长这样的态度其实是有问题的。
因为任何的艺术教育都是有互通性的,包括我们的音乐跟绘画、美术、以及一些现代艺术,都是有共通性的。并不是说音乐就是音乐,学琴就是学琴,弹琴就是弹琴,这样的态度我是非常不赞成的。也希望家长在孩子学琴的时候关注这件事情,关于艺术教育的互通性我就讲到这。
接下来呢,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比较实用的信息,就是关于孩子日常练琴的小窍门、小秘密。
我第一条想要说的就是要尊重艺术学习的规律。有时候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家长,说:“哎呀老师,我们这个旧课已经练了很久啦,我们要上新课,我们要考级。”
老师为什么不教课呢?你们家长有没有想过?原因很简单,旧课孩子并没有掌握,再上新课,问题仍然存在,是吧。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习一定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些课程不能跳过。一个孩子比如说他本来是考二级的水平,家长硬跟老师要求我们已经学了三年了,你看人家学三年都考四级了,我也考四级吧。能考过吗?能考。我跟你说在中国目前的一些考级要求下,肯定是可以的。大不了几个月或者大半年就练一首曲子好啦。老师呢也可以加课,请个陪练来练。但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真的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国式的考级是衡量孩子学习阶段的难度,并不能全面测评孩子的真实水平。
我觉得对于学音乐的孩子来说,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学习有它的规律,你能弹或者你能拉四级固定的曲子,并不代表你有四级水平。机械地弹出音符,和理解后弹出的音符和旋律,其实完全是两码事。音乐不是机械化的制造,而是背后包含了太多的人文内涵,希望孩子学习音乐,归根到底是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音乐感受到这些音乐当中的一些人文情感、喜怒哀乐等等。我们希望他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这些,理解到这些,从而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另外想说的一个关于练琴的小秘密就是有效练琴。因为其实在教学中碰到很多这种情况,我问小朋友家长:“这周你们练琴了吗?”“练了练了。”“练了多久?”“每天都练好几个小时啊。”但是一看孩子的回课情况,比起上周,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或者比起上周还不如。那这是什么问题呢?他没有有效练琴。
因为孩子小,大多数都是家长催着练琴。对家长来说,可能有些家长只关注了孩子练了没有,练了多久,但是很少有家长关心孩子是不是有效地练习。其实我一直跟学生倡导要有效练琴,所谓的有效练琴就是控制练琴时间,并非练得越多越好,打疲劳战的练习是毫无意义的。不如说让孩子去休息会儿,或者玩一会儿。练琴的时间你可以不长,但是效率一定要高,要提高效率,我非常建议做针对性的练习。
比如说一周有六天的练习时间,每天一个小时,那我们可以拆分成早上和晚上各半个小时,这个要看孩子自己的情况。早上半个小时,可以有十分钟时间做手指预热和灵活度练习,剩下的二十分钟,我们可以集中练习音阶、曲子中有难度的片段。等到晚上的三十分钟,我们可以再做五分钟的手指预热练习。这个在练琴之前是很重要的,要让手预热起来,让它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再剩下的时间,可以把早上没有解决的困难再来巩固一下,或者是练习曲子的困难片段。
到了临近回课的几天,我们也把练习曲以及曲子的困难片段都巩固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进行一个完整性和音乐性的训练。总之每天每小时的练琴都要有针对性,切忌从头到尾来一遍,那样有问题的地方仍旧会有问题,拉了多久弹了多久都是没有用的。
另外一个小窍门是看看我们怎么平衡练琴的时间。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现在上学了,学习越来越忙,真的没时间练琴!”是不是没时间?我觉得这是借口。首先,不能把练琴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而且也不能让孩子觉得练琴是他学业之外的一种额外的负担。一旦家长和孩子产生了这种想法之后,练琴就会变成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其次,时间是需要挤的,可以化整为零,比如说早上我可以早起20分钟,花20分钟活动活动手指,这样既有利于醒脑,也可以活动身心,同时又练了琴,还能让一天的学习在音乐声中愉快的开始。晚上做作业累了,也可以花三十分钟拉拉自己喜欢的曲子,这样既转换了心情,又劳逸结合,家人也可以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做一回小小的音乐家。比如说给大家来一段表演,家人既可以享受音乐,又鼓励了孩子,给了他舞台感和锻炼表达自我的能力。所以大家切记,练琴不是任务,也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陶冶和享受,家长和孩子都要朝这方面去努力。
还有一个关于练琴的小窍门呢,是希望能够激发和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说实话,小孩子练琴,家长是肯定要帮助他的。但是呢,我要强调的是,帮助就仅仅是帮助,不是包办代替。我在教学过程中看到了太多家长包办代替,就是过多的插手孩子学琴,这样做其实并不好,因为说到底是孩子学琴。小朋友是通过学琴的这个过程,刺激他的大脑发育,陶冶他的情操,提高他的能力,这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如果说一切都是家长在这里包办代替,或者是寸步不离地帮助他们学习,那么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多半会适得其反。
有些孩子可能比较乖,今天家长说练什么就练什么,说考级就去考级,说表演就去表演。比如说很多女孩子就比较乖,家长说怎样就怎样,她也不会多想,这种孩子长期之后,就会陷入一种比较麻木的状态:“嗯,反正妈妈说怎样就怎样。”有时我会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去学琴呀”,孩子会回答我说:“我妈让我去学的”,那我又会问她你为什么想要弹这个曲子,孩子会说:“我妈说这个曲子很好听,所以让我学一下。”我觉得这种真的是不可取,家长干涉得太多了。
还有另外一种孩子,性格和脾气都很倔强,像一些男孩子很皮,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他们会反抗,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反抗方法。比如说练琴的时候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一会儿这样 ,一会儿那样,那么我想大家可能都碰到过这种情况,这就是孩子自己的一种反抗形式。或者是一到上课了就不行了,身体不舒服,今天要请假,没练好没练好,那么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反抗,还有比较激烈的反抗。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事例,有一本书,叫做《中国钢琴梦》,八十年代出的一本书,书中讲到了一个当年非常真实的例子:一个小学的孩子,年纪不是很大,是个男孩子,他一直对父母说我不要弹琴,不要学琴,但是八十年代的父母跟现在不一样,其实是非常POWER,而且有些父母对孩子是非常高压政策的,父母亲会把孩子吊起来打,这个在八十年代是非常真实的。
父母采用高压政策逼着孩子学琴,让孩子一定要学,孩子不学就吊起来打,拿皮带抽,孩子怎么跟父母说都没办法沟通,最后,孩子采取了一个非常非常极端的反抗形势,他用刀把自己的手指全部割伤了,鲜血淋漓,然后送到医院去急救,他用这种方式来向父母进行宣战和反抗。这个听上去可能非常非常的血淋淋,现在的父母很少会这样做了,但是当年的那些父母有很多是这样的,在此我也稍稍小小透漏一下,其实有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小时候练琴都是被父母打出来的,大部分是这样,也有很多甚至是被父母绑在凳子上练琴,这个绝对是真实的事例,而且是很著名的音乐家。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其实往往会收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感觉现在的父母更好一些,大概九十年代末的那些父母,已经对孩子学习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像七八十年代的父母那样对孩子逼得那么紧,或者说觉得你一定要学琴,不学是完全不行的,九十年代的父母好很多。但是以前那个时候学琴跟考级、升学这类都是有挂钩的,目的性还是很强,我觉得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现在的家长心态,比起九十年代末又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个与升学、招生、艺术特长生的调整有很大关系,但整体来说,我觉得家长的学习心态是更加的轻松和开放了,艺术教育也会渐渐朝素质教育方面靠拢,功利性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特别是在这几年,我能很深刻地感觉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老师和家长的心态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上海毕竟是一个文化大都市,视野会比较开阔,而且上海的一些音乐学习、艺术教育的教育资源比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好很多,观摩的机会也很多,所以上海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学音乐的问题上,我觉得是比较有开放性和前瞻性的。
那么最后我想做一个比较美好的希望,真心的希望艺术教育能够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本身,也希望孩子和家长在学琴过程中都能感觉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因为学习音乐带给我们的真的不是一些痛苦和眼泪,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也希望家长能够好好的给孩子一个艺术学习的计划,让他们的童年,想到音乐、想到艺术教育就会有一个美好的记忆,而不只是眼泪或者是棍棒这些。
Q:小朋友听什么音乐好?
我觉得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他年龄段发育的特点,如果有条件,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可以听一些音乐。其实在这方面我是很OPEN的,我觉得对孕妇来讲什么音乐都可以,只要你喜欢就好。其实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听莫扎特会让孩子更聪明,比较适合胎教,但是我是觉得有点扯,因为没有任何科学实验证明听莫扎特的孩子就比听汪峰摇滚的孩子更聪明,没有这个说法。对孕妇来讲呢,喜欢什么就去听什么,只要这个音乐能让你感觉更愉悦,就是可以的。
那么对于小朋友,我是建议很小的孩子,可以听一些儿歌和童谣类的音乐,但是不建议太响太吵,因为孩子太小的时候他的耳朵还有很多神经没有发育好,不要给他听摇滚这些特别吵特别激烈的音乐。等孩子到了十八到十九个月,孩子会非常非常爱动,手啊脚啊会动个不停,那有节奏类的音乐包括打击乐这些,就都可以给孩子听。再等到孩子会咿呀学语,会唱一些什么东西的话呢,可以听一些带语言的音乐,比如说简单的儿歌、童谣,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旋律,可以给孩子听。也有一些乐器比如说小的沙锤、铃鼓,孩子三四岁以后就可以让他们去玩,还可以训练一些体态律动,这些都可以为以后的钢琴、小提琴或其他乐器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Q: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乐器比较合适?
我只能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如果有条件,两三岁或者三四岁就可以有一些体态律动的学习和训练,我知道有一些早教机构有的。这个年龄段不会马上去学钢琴或者小提琴等其他乐器,但是会有一些简单的小朋友用的小沙锤、小铃鼓这些,让他们去玩一玩乐器。因为三四岁的孩子是非常好动非常好奇的,这些简单的小乐器很容易上手的,孩子会觉得很容易,他自己就找到了节奏或者是玩这些小乐器的一个兴趣,所以其实是挺好的,那这是三到四岁的情况。
如果是说到钢琴或者小提琴的话,那么最起码是要到四岁,男孩儿的话甚至要晚一年,因为孩子手指发育原因,太早了不行,他的手会立不起来,而且手指也会是软的,骨骼也没有完全长好,所以我不建议太早学。女孩子起码要到四岁,那么当然有一些很棒的钢琴家他会在三岁半学琴,但是我理解他们有一些并不是上钢琴台,开始只是一些是关于艺术的基础教育,有关于音感和节奏的训练,这些是可以更早开始的,至于上琴我觉得女孩子起码要到四岁,男孩子说如果理解能力差一些的话可以更晚一点,到五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这些年教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学琴的时间长度和进度并不是成正比的。因为现在孩子学琴的年龄的确有一个越来越早的趋势,但是学习乐器其实是需要一个很好的自控力和理解力的。比如说三岁多的孩子,连筷子都握不好,吃饭都不能自己吃,那么你怎么可能要求他去弹钢琴呢?他可能手的自控力都不够。还有一个是理解力,三岁多的孩子,他根本就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只能靠单一的模仿和家长的辅导来进行日常练习,这会非常吃力,老师很累,家长也很累。
我曾经教过一个三岁多四岁不到的小孩子学琴,孩子是很聪明的,但是两年以后他跟一个六岁的,只学了一年琴的孩子进度是一样的。我也曾带过七岁多才学琴的孩子,这个学琴可能算晚的了,但是因为这个孩子上了小学,理解能力非常强,他上课就能很好的与老师互动沟通,而不是说一种被动的吸收,所以他的进度很快,他自己也觉得很有趣味,因为他跟老师的互动很好,这就是一些通常的例子。
那么也不排除有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非常强,手指发育得很好,那我觉得他可以适当提早一些。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四岁或者说是五岁都可以的,当然了我觉得进度不是衡量孩子学琴程度的唯一标准,但是对太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我还是建议根据他的年龄段,做一下他这个年龄阶段所适合的一些基础的音乐教育。比较适合孩子学琴的年龄起码要到四岁以后,男孩考虑再晚一些。学习弦乐器的时间呢我觉得可以再晚一些,五岁以后甚至六岁。如果家长不是很心急的话,我觉得比如说幼儿园毕业的暑假开始学琴,也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有的时候有些家长会受外围的环境影响,觉得别人的孩子学了我们赶紧也学吧,不能落下,很多家长都有这个心理的。
Q:孩子的节奏感不强,五音不全,是否还要学琴,是否还有必要学琴?
我觉得当然是可以学习的。音乐学习、艺术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太好太好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都可以开始学习,这个并不妨碍。我们学习音乐不是说要让孩子成为音乐家,或者是要拿奖,不是的。音乐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素质教育,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学琴对他们整个的左右手协调控制能力,包括一些学习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比如说学钢琴,我们是要求他的两只手是非常均衡来运动的,所以左手会充分锻炼到,因为通常我们大家都是用右手来吃饭、写字这些。学琴会锻炼到左手,而左手是连接到右脑的,会充分开发到我们右脑的一个智力思维,这是很好的事情。
我不知道您说的孩子节奏感不强是指什么,因为节奏感的确是有一些天生的,每一个孩子会有不同的状况。比如说有一些孩子在音的高低感、耳朵的听辨能力方面是非常好的;还有的孩子对音的高低感和听辨能力是比较差的,包括他对节奏的感觉、对音乐的记忆等等,的确每一个孩子都会不一样,这个是天生的。但是我觉得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补足这些,即使是天生的,不去练习不去发掘,慢慢的也会趋于平淡,时间长了他就会跟普通的孩子一样了;但是我可能天生不是特别好,但是我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学习把这方面强化,也可以达到一个比较正常或者说比正常再好一点的水平,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家长不用这么纠结。
Q:除了小提琴、钢琴、大提琴,还有哪些比较主流的乐器可以选择,铜管和木管是不是在低龄阶段不推荐学习,如果学也是在十岁以后,是这样吗?
这个家长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钢琴是所有一切乐器的基础,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呢,钢琴会建立一个音高和音感,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而且钢琴也是比较形象比较容易掌握的。对于小提琴,在音高方面会有一些最初的学习障碍,因为大家可能觉得拉了几年都不知道他音有没有拉准啊,那个音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包括大提琴,都是这个样子的。小提琴的确没有钢琴那样容易建立音高音感,因为小提琴大提琴这些弦乐器呢,多的是要考虑到两只手协调的配合,最初学习的时候,的确比钢琴要难。但是学钢琴刚上手可能觉得很简单,但要真正学好,那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所以只能说两个相比的话,钢琴比较容易上手一点,小提琴大提琴这些弦乐器会难上手一点。
那么家长还问,还有哪些主流的乐器可以选择,比如说我们的木管乐器,刚才在讲座开始也介绍了的。我们的长笛、单簧管,这样的一类的木管乐器,包括有少部分孩子去学习的短笛,其实都挺好的。我们的铜管乐器,因为是金属制的嘛,包括长号、圆号、小号,也挺好的。那么由于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原因,一般像管乐器可能要等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再去选学这些乐器。如果非让四、五岁的孩子,去学习木管乐器,他是没有那个气和控制能力把他的气吹出来的,这在生理上的确是不允许的,而且对他的发育也不是很好。那么铜管就更是了,那么重的管,孩子拿可能都拿不住,要学铜管基本是要到了十岁以后。
其实建议有可能的话,孩子可以先进行钢琴的一个基础的学习,建立音高、音感、节奏。然后到孩子二、三年级,或者三、四年级以后,如果不想让他学钢琴,想让他改学其他乐器的话,可以朝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方面靠拢。木管乐器我比较推荐女孩子学,因为比较轻一点,铜管乐器推荐男孩子,因为男孩子肺活量比较大。铜管需要孩子的肺活量大,它对孩子的身体机能是有要求的。而且学习所有的管乐器,在学习之前家长要找专业的老师帮孩子看一下嘴唇和牙齿,因为有一些木管乐器的学习,是对孩子嘴唇和牙齿,也就是说对最初的生理机能和生理条件,有一个准入门槛的,所以可能要请专业的老师帮忙看一下。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打击乐也很好,因为打击乐可能不止学一下低音鼓,可能也会学一些马林巴、管钟这些,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都有可能会学到,也很丰富,很有意思。
Q:请问上海音乐考级有哪些?
在上海有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音协的两个考级,近几年流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考级。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音协是国内体系的,英皇考级是国外体系的。英皇的考级内容和国内是不一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孩子是二级的水平,那他不可能达到四级的考级,考试通不过的。你考试时英皇会给你5个曲子让你选择3个,他会提前公布考纲,那么你可以拼命练习这5个曲子,这没有问题。但是英皇的考试还很重视孩子的视奏能力,考试中老师会临时给你4级的曲子让你视奏,所以对于这些陌生的曲子你没有达到这个能力是弹不好的。
还有在考试中,会有旋律的听唱,包括对音乐风格判断的东西。这个的话没有完整的训练临时抱佛脚是很难通过的。对于5级以上的考级还有乐理知识的考试,只有乐理知识和演奏两个证书并一起才有用。
Q:孩子只喜欢流行曲子,对于古典曲子不喜欢,该顺着孩子吗?
喜欢的让孩子去弹,没有问题。但是对正规钢琴学习来说,老师布置的练习曲和奏鸣曲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一定要弹好。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下,打好基础,才能在钢琴学习之路走下去。而一样简单的流行音乐曲子,你基础扎实弹出来的效果和不扎实弹出来完全两码事。简单的曲子要弹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如果仅练习流行音乐曲子是没办法帮助孩子提高的,只有回到这些音阶、奏鸣曲的练习上才可以。
Q:孩子进步很慢怎么办?一定要虎妈陪伴吗?需要陪伴几年?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接受能力、自己的进步、自己的特性。你说的慢不知是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进步慢,还是每次回课时老师布置的内容没有做好呢?在孩子学琴阶段家长一定要陪伴的,尤其是低龄孩子。至于需要陪伴多久,内在的喜爱和动力的激发非常重要,家长在陪伴过程中不要完全包办代替孩子。首先让孩子渐渐喜欢上音乐,成为每天必做的事情,然后你们想办法激励孩子对学琴的渴望。因为一旦激发出孩子对学琴的渴望,你会发现孩子练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家也不要拒绝考级,因为有短期目标的设定,孩子会在短短时间内有很大的进步,让我们惊喜。因为他/她觉得有了目标,经过他/她的努力会达到这个目标,他/她会非常非常渴求去把这个目标达成。有时候我们会很惊喜她在这一到两个月练习中取得相当之前半年的成绩,我们会有孩子突然开窍的感觉,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要陪伴孩子具体多久,看孩子的特质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平等的陪伴心态,当孩子大了,家长的角色要一点一点地往后退,作用一点一点抽离。抽离到最后,你就是一个旁观者,你的作用就是给他激励和鼓励,带他做艺术熏陶,为孩子在音乐方面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Q:让孩子学民乐器,请问老师怎么看?
中国民乐器很渊博,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可能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的都市,学习民乐没有学西方古典音乐那么多。但是我觉得喜欢就可以学习的,我们自己中国的老祖宗的东西是很不错的。
◆ ◆ ◆ ◆ ◆
聚焦阅读、英语、留学、择校、能力培养、艺术以及幼儿教育等家长关心的热门领域,外滩教育已经建立了“阅读群”、“儿童双语群”、“STEM科学素养群”、“SAT群“、”美高群“、”择校群“、“艺术教育群”、“幼教群”等分类微信群,总计近40个微信群。每周,外滩君都会邀请名师、专家来分类微信群讲座。之后,外滩君将综合讲座音频、PPT制作成视频,在外滩教育公众号上发布。你可按照以下图示,收听往期讲座。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2000+篇优质文章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喜欢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