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Meeting Jazz对话——刘玥

2023-05-10 14:56:27



优雅、从容、不露锋芒,《闻竹》就像一部精致的小品集,没有激烈的情绪和响度的战争,却凝结着精妙的乐思和高级的表达;拥有鲜明的当代爵士风格,却用地道的中国音乐语言在诉说。

由“中国爵士乐教父”,著名萨克斯演奏家刘元担任专辑监制,主创兼吉他手刘玥、电子管风琴手周侠、鼓手徐之曈,三位背景不同、年龄各异,但都早已在圈内声名显赫的中国爵士音乐家,以独特的风格、举重若轻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录制出这张声如起名的杰出唱片。

做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优秀爵士吉他演奏家之一。刘玥在创作中一直力图将多元化的爵士乐元素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他的演奏技艺精湛、别具一格,热情而又含蓄、大气而不张扬,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2011年,发行个人原创爵士吉他专辑《中国姑娘》,将浓郁的东方色彩和现代的爵士乐风格以他独一无二的方式熔于一炉,真正做到了“用爵士乐讲中国话”。

这张虾米首发,真正融入中国元素的爵士专辑上线之际,Meeting Jazz特别专访了刘玥老师,不仅聊到了这张专辑的台前幕后所留下的珍贵瞬间,也感受到更多刘玥老师对于爵士乐的创作激情与个人感悟。


M:刘玥老师你好,非常有幸听到了你全新创作和演奏的专辑,怎么会想到做一张Organ三重奏专辑的呢?

L:Organ,吉他,鼓的配置是传统的爵士三重奏组合。Wes Montgomery,John Scofield ,Jonathan Kreisberg,Peter Bernstein等很多爵士吉他大师都曾录制过这种配置的三重奏专辑,音色搭配很融,我很喜欢。

国内Organ演奏家很少,2017年初认识了周侠之后,让我萌生了录制这张专辑的想法。专辑的鼓手是90后出生的徐之曈,他们都是现在国内顶尖的爵士音乐家,他们具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在把握音乐方面,乐器演奏方面都很到位,而且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合作交流得很顺畅,他们在这张专辑中的表现是非常出彩的 。

M:《闻竹》这张专辑中的曲目来自三位音乐家的共同创作吗?

L:对我而言,爵士即兴演奏,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无论是传统曲目还是原创作品,这张专辑也是如此。专辑共八首曲子,从作曲编曲框架上讲,七首是我的原创,一首是周侠的曲子,我做了些改编,因为即兴演奏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这张专辑是我们共同创作的。

M:对你来说,与不同的音乐家合作,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表达是吗?

L:是的。爵士即兴演奏的每位参与者,都在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以各自适合的、喜欢的、方式,融入到整体的音乐中去。我的演奏,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倾听别人,积极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演奏,为整体音乐服务。

M:这张专辑录制的录制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L:说到专辑的录制,首先要感谢我的老朋友戴彬。他是阿布的父亲。对,就是那个天才少年钢琴家—-阿布。戴哥给我介绍了MaxTeam录音棚。MaxTeam由中国著名音响师邵勇老师创立—-具“匠心精神”的包含策划、演出、录音项目的专业团队。录制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想到的,没想到的,他们都想到了,并提前准备到位。与录音师杜一超老师交流得也很顺畅,所以,我们三人只需考虑怎么演奏好音乐就行了,团队非常专业。我和周侠,徐之曈都觉得需要有个人能从客观,宏观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整体声场要求”与“音乐表现力”是否到位,同时对我们提出具体演奏上的要求,因此邀请队长(圏内尊称)—-刘元,帮助我们把关,监制这张唱片。

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三天录制下来,我们都很满意。专辑的混音部分是由曾获格莱美奖的混音师—-Dave Darlington在纽约完成的,由于不在混音现场,我们就把混音意见细致到几分几秒,怎样改,具体要求写下来,然后反馈回去,修改后发回来,我们听,再写下修改意见和要求,总之过程非常繁琐。后期混音工作要感谢爵士吉他手肖骏和在纽约的混音师袁祥赫的帮助。专辑的封面设计是中国资深的唱片设计师宋晓辉老师。

M:你觉得录专辑和现场演奏有什么样的区别?

L:现场和录音环境不同,表现音乐的侧重点也不同。现场演出受观众的影响较大,solo部分的长度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会比录音长很多。演奏是表演艺术,乐手要合理安排并处理好,要用自己的演奏调动现场气氛,要用你音乐语言上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录音室里安静,各方面细节容易被放大,一般以表现作品的完整性为重,soIo通常较短,但要服从于整体音乐作品的需要。

M:这张专辑你觉得最想表现的是什么?

L:我只是想用音乐打动听众。

M:曾经学习民乐的经历是不是奠定您音乐方向的重要因素?

L:客观来讲是这样的,长时间的演奏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使我对它有了一定了解,被它深深的打动。对我来说,打动人的音乐就是好音乐。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我没有选择。

M:你一直在强调能够打动人的音乐就是好音乐,那你觉得用爵士乐即兴的方式来打动观众是否太受局限呢?

L:当然中国听众需要从听觉上了解爵士音乐。我觉得从交流上来讲,“爵士即兴演奏”是个相比更科学的方式,乐手在演奏的同时就可以更灵活机动,并主动地选择接下来要做什么,以获取“乐手相互之间”或是“乐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相比之下,无即兴的演奏反而没有优势。观众可能刚想鼓掌,乐手面前的乐谱已经翻到最后一页了。

M:有想过在你的专辑中演奏民族乐器吗?

L:没想过。我曾经学习琵琶很多年,但很久没有弾了,现在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花在琵琶演奏上了。

M:那你是怎样看待爵士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

L:把这两种音乐相融合,是一种创新,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融合也应该是多角度的,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对融合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对我而言,爵士即兴演奏一定是主体,我也一直在摸索,寻找更适合我自己的融合方式。

在日常的练习与创作中,通常我会注意很多细节,比如: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运用与连接,音符的选择、五声音阶的运用与连接方式,以及借鉴一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等等。我希望这种融合“不拼凑”,是自然的,是由内而外的。

M: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音乐见解的音乐家以及崔健乐队的贝斯手,你觉得在跟他合作的过程中有影响到你,或者你们之间有彼此影响吗?

L:我一直认为,老崔在东西方音乐的融合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刘元演奏的萨克斯,竹笛,唢呐,在音乐中分寸把握得非常到位。我认同并欣赏他们的审美,不照搬,更不拼凑,是由内而外的,是非常有感染力的,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M: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爵士乐的?

L:在大学时代。我(弹贝司)和张盈(弹钢琴),还有学校的两位老师:唢呐大师郭雅志(吹萨克斯)、鲁宇非(打鼓),四人隔三差五的凑在一起练习爵士即兴。当时我们演奏一些传统曲目,我记得有“blue bossa”,“so what”什么的,这算是最初的接触吧。在校期间,刘元曾带着他的爵士乐队来学校演出过,当时乐队有贝斯黄勇、钢琴夏佳、鼓手izumi(古贺泉)。当时我记得我的一位学长叫张志勇,他是竹笛专业,还上台和他们一起即兴了一个曲子。九八年毕业以后,我的一个同学杨德辉,介绍我加入了刘元的爵士乐队弹贝斯。然后就这么慢慢的开始了。

M:作为一名见证中国爵士乐发展的音乐家,你觉得目前中国爵士乐的环境怎么样?

L:我觉得目前爵士乐在中国影响越来越大,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乐手希望通过学习爵士即兴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拓宽自己的音乐思路。很多的著名的音乐编曲,制作人,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爵士音乐家。

M:那你觉得爵士乐在你的人生中有着什么样的特殊意义

L:爵士音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音乐,学习爵士即兴演奏是我的兴趣。我从中也得到了很多乐趣,有的时候能够驾驭自己的音乐挺过瘾的,我会继续下去,继续演奏,继续创作新的曲子。

M:有机会安排新专辑《闻竹》在其他城市的巡演吗?

L:当然会的。

M:最后,想跟听到这张专辑的朋友说点什么?

L:爵士音乐的魅力源于现场,希望大家能更近距离的感受它。




(摄影:宋晓辉)




Meeting Jazz
遇见爵士 遇见每一种可能





聆听《闻竹》请点击阅读原文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西洋乐器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