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潜藏着几个不同的自我。肉身在俗世,灵魂在云端。饮酒啖肉的我,遇不见竹林边独坐的我。东坡就曾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为何?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活的,不只是物质,还有精神,不只是世故,还有风节。
竹子,直立中空,不弯不折,挺拔清雅,与松竹梅兰并称四君子。自古多少人以竹为知己,将竹的风格化作自己的风骨。
蓝田辋川竹里馆边,走进竹林深处,听到泫然的古琴声。循声寻觅,见到了独坐幽竹下的王维,一边弹拨琴弦,不时伴几声长啸。站在一旁听琴,他恍然不知,无人可以扰他的清静,唯明月多情,偏来相照。经历过世事坎坷,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在一片清幽之中,心底澄澈,尘虑皆空,物我两忘。
或许,在这幽深的竹林里,还会逢着前世狂放的一群,“竹林七贤”的浪子们。他们也弹琴,也长啸,放浪形骸,率性洒脱。
七贤的竹林不在辋川,在山阳,现在的河南修武。山阳茂林修竹,风景奇秀,是达官贵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司马父子三人掌控了魏国大权。诸多名士因抗拒遇害,不愿合作的,只好隐逸山林,拒不出仕。彼时,七贤多住在山阳。山涛在山阳做小官,认识了青年才俊稽康,后又认识了阮籍,三人携手入竹林。之后,山涛又推荐了老乡向秀,阮籍则带来了侄子阮咸和小不点儿的王戎,刘伶随后循着酒香而来。七人啸聚竹林,抚琴饮酒,纵情不羁,倾心于老庄之道,自得其乐。时人称之“竹林七贤”。
七贤有的狂放,有的刚傲,有的深沉,有的旷放,有的聪颖,有的内秀,有的好饮酒,有的喜音乐,有的爱打铁,但高情隐逸的精神追求,放旷不羁的处世方式,却一起成就了竹林精神的另类传奇,成就了魏晋风度,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精神品牌。
竹的精神,也就成为许多文人名士的内心追逐。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更大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暂时寄住在人家的空房子里,他就叫人种竹子。人家说,不过暂住一下嘛,种什么竹子,不嫌麻烦啊?他啸咏良久,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以竹子为知音。也许爱竹的人,都有一颗清高孤独的心。
竹子可用来制作乐器,丝竹往往作为管弦乐器的代称。丝竹之声里,不知可有高山流水的知音之遇?但竹自古确是被认为有君子之风,是美好品德的代称。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这样歌唱。相传这是周宣王建造宫室时所唱的诗,涧水清清流淌不停,远处的终南山,清幽宁静。那里有茂密的丛竹,茂盛的松林。这样的美好景象,是为起兴下面的兄弟和睦相处,家族兴旺。
而在《卫风·淇奥》中,则直接以竹喻人,给予君子极尽所能的赞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看那淇水汤汤,绿竹多姿,如同君子风流,如切磋过的美玉,庄重威武,光明磊落。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青竹一般的君子,像美玉,像宝石,像锡金,像圭璧,世上一切最美好的物事来比都不为过。其实,无须那么金贵,挺直常青、高雅有节的竹子,就是君子最美的化身。
《卫风·竹竿》亦是以竹喻自己的品节,“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诗人喜欢竹子的有节,感慨自己远嫁他国,竹竿虽然长又尖,却不能垂钓在淇水边,因为路途太遥远。他想表达的是,无论贫贱富贵风霜雨雪,自己永远都不会忘记祖国。
一竿青竹,牵着家乡,连着故国,还有那个曾经年少天真的自己。
竹林,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也是精神的故乡。
历来,拥有一个院子,门前一丛竹子,窗下几株芭蕉,闲听风过竹林,雨打芭蕉,身在闹市里,心在山水间,是许多文人的理想生活。爱竹者,多有一个超逸尘世的灵魂。
难怪唐朝刘得仁面对新竹感叹:遍思诸草木,惟此出尘埃。恨为移君晚,空庭更拟栽。恨不得将空院子种满竹子。不是附庸风雅,是想要在清风竹影中,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
。